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6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12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46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34篇
社会学   41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从威廉·福克纳作为美国南方作家所处的特殊历史时期思想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出发,分析其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中的两条主线所折射出来的福克纳对于旧南方爱恨交织的南方情结,为读者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相似文献   
62.
黄荷 《决策探索》2009,(6):19-20
2009年,将是政府干预所创造的“希望”与市场萎靡所导致的“失望”进行你死我活的较量和争先恐后赛跑的一年。危机面前,没有旁观者。继2008年11月政府出台刺激经济4万亿“输血”计划之后,中国经济振奋精神,竭尽全力“危”中寻“机”,“造血”能力提升能真正带动经济复苏,经济增长出现可喜亮点。  相似文献   
63.
江泽民和胡锦涛分别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对大学生和全国青年提出了"四个统一"和"三点希望","四个统一"与"三点希望"一脉相承、内涵深刻、高屋建瓴。它们共同以邓小平教育的"三个面向"为其理论基础,揭示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成长规律。"三点希望"同时还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对青年成长的时代要求。"四个统一"和"三点希望"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64.
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提出了创业心理资本概念,探索并验证了创业心理资本的结构,构建了创业心理资本模型。结果发现:创业心理资本由七个因素组成,分别为积极成长、主动应对、热情创新、敏锐卓越、自我效能、社交智慧、乐观希望。信效度检验发现,自编的创业心理资本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再进一步通过实施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后测的实验研究,探索了大学生的创业心理资本开发策略。对拓宽高校创业教育教学内容与途径,丰富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5.
实现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国家要创造一个好的创新环境。这就是说,要从上至下进行更深层次的观念转变;要少一些宪法和法律之外的条条框框,少一些理想和爱国之外的清规戒律,鼓励思维的开放性,增强思维的弹性,给人的思维限制越少越好;少一点“创新非一般人可为”的智慧神秘感;认识到创新教育最原始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提倡实心、实言、实行和求真务实。  相似文献   
66.
作为一个领导者,都希望自己的下属,个个精明强干,但现实生活中常常不尽人意甚至令领导者头痛的是,总有个别甚至一小部分下属能力素质不强,甚至相对较弱,难以完成本职工作任务。对这部分下属,高明的领导者常能和衷共济,善于想办法使他们由弱变强,这样不仅受到下属的拥戴,而且也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其实强将手下并非没有弱兵,  相似文献   
67.
192 5年 5月中旬 ,闻一多从美国归来。半个月后 ,上海爆发了震动中外的“五卅”运动。紧接着在六、七月间 ,闻一多连续发表了七、八首诗。他说 :“我把这些诗发表了 ,是希望它们在同胞中激起一些敌忾 ,把激昂的民气变得更加激昂。”(《〈七子之歌〉附记》)确实 ,闻一多的这些诗 ,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激起了大众更加激昂的反帝爱国热情。一、这些诗 ,抒发了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罪恶行径的强烈抗议  当时 ,闻一多为“五卅”运动中人民群众高昂的斗争精神而欢欣鼓舞 ,但面对祖国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灾难和创伤 ,心…  相似文献   
68.
焦兰周 《社科纵横》2008,23(5):106-107
<小城靓妹>把女性置于整个历史、社会的变动中和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在社会呈现加速度的前进中,透视女性的命运沉浮及价值取向,表现了现代女性的迷惘、困惑.通过女性的情感变化、命运沉浮反映和表现社会及伦理的"震荡",并对此作了深刻的书写,蜕去了高雅文学悲观和绝望的色彩.高雅文学的尖锐、深度和通俗文学紧张、快速的节奏在<小城靓妹>中得到比较好的实践.巴乙和世隆剔除了高雅文学的弊端,坚持了通俗文学的优长.  相似文献   
69.
人性异化是现代西方悲剧之源。残酷是生命的本质。当一个人面临死亡或生存危机的时候,往往会从一切社会与道德的约束中挣脱出来而变得真实,会把隐藏在心底的罪恶、残忍、报复、欲望等都发泄出来。这可以在阿瑟·米勒的《萨勒姆的女巫》和尤金·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里得到印证。问题是面对生存危机,不要在自身以外寻求希望,错误地采取一种消极的逃避态度和梦幻态度,一如田纳西·威廉斯笔下的布兰琪那样。一个人最终必须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要学会自救,真正至上的是我们人类自身。  相似文献   
70.
穿越黑暗的光芒——试析索尔?贝娄小说的人物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尔·贝娄小说中的人物,作为犹太人,他们很有教养,并且对生活十分敏感,他们感到,在20世纪中期的美国,他们是精神的孤独者,同时也是受虐者和绝望者.本文正是从心理和文化层面来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在本质上探寻美国犹太人寻找自我本质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