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03篇
  免费   251篇
  国内免费   102篇
管理学   40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48篇
人才学   3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084篇
理论方法论   283篇
综合类   4149篇
社会学   214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249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223篇
  2020年   203篇
  2019年   213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188篇
  2015年   286篇
  2014年   454篇
  2013年   390篇
  2012年   438篇
  2011年   478篇
  2010年   472篇
  2009年   430篇
  2008年   484篇
  2007年   410篇
  2006年   354篇
  2005年   335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51.
152.
153.
154.
居于大类的晚清写实小说在笔调与主观意图上仍基本立足于暴露,其所描绘的画卷也形象地再现出晚清社会诸多破裂镜像,体现出有晚清之小说特有的文学生态语境和话语维度。晚清写实小说在延续传统小说的批判立场之下,又传达出某种特质——狂欢。晚清写实小说的叙事逻辑首先体现为对狂欢化的描写,即对晚清现实社会景观的彻底暴露;其次是这种暴露背后的文化狂欢,即个体的宣泄与价值虚无;最后则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狂欢。晚清写实小说在重构意识形态的抉择上还略显模糊与含混,但是其早于"五四"文学之于启蒙与审美的民间意识形态话语方式的突显却是极富启发性与现代性的。在中国近现代小说发展历程中,晚清写实小说在叙事话语建构、文学地理视阈、民族国家意识想象、文学边界意识等诸多方面均具有先导性。  相似文献   
155.
《江西社会科学》2016,(3):137-141
《甄嬛传》由小说改编为电视剧,删减了许多角色,但对纯元的叙事始终不减。该剧是讲述甄嬛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单纯少女成长为一个善于谋权的深宫妇人的故事,通过细观她一系列跌宕起伏的故事可以看出,这些故事的转折点多由一个"隐含的作者"纯元这个角色引起,这个皇帝已故爱人虽去世多年,但凭借皇帝对她的深情,既可让主人公因她荣辱在身,又能让其他皇宫妃嫔因她起落,事实上充当了剧情发展的潜在主线,但她在剧中却从未出现。纯元是作者远离叙事策略的一种技巧,退而求隐的一种表现,其存在对剧情发展和完成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6.
《琼州学院学报》2019,(4):81-86
《林氏》是《聊斋志异》中一篇较为著名的短篇小说。作者塑造了一位极具"贤德"的理想女性。这篇小说最突出的语言特征是高频率地使用否定副词,其中包孕着很多值得深究的信息,隐藏着作者巨大的心理张力和情理冲突。  相似文献   
157.
158.
159.
160.
将网络"丧"文化的创造、传播和解读放置于青年话语形成的整体脉络中进行分析,通过文献梳理和民族志访谈的方式来收集和提炼素材,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在文本建构上,不同形态的"丧"文化表达均运用了与主流叙事相分化的逻辑和修辞,语言上呈现出反讽和自贬的意味;在认知结构上,"丧"不等同于青年的真实状态,"丧"文化的情绪表达与实际操作之间形成了不协调、不一致的反差;在心理动机上,"丧"文化反鸡汤的自我嘲弄实际上更偏向一种网络叙事,是青年群体为逃避或减轻现实压力所创设的一处临时场所;在情感认同上,"丧"式表达在互联网空间里的流动使得面临困境的青年人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成为一种认同塑造与解构的方式;在影响机制上,"丧"具有反向赋能的积极意义,能让青年人认清处境、感受危机、重新崛起,甚至激励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