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88篇
  免费   434篇
  国内免费   45篇
管理学   613篇
劳动科学   9篇
民族学   93篇
人才学   125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3645篇
理论方法论   569篇
综合类   6430篇
社会学   434篇
统计学   42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379篇
  2021年   205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180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85篇
  2016年   227篇
  2015年   356篇
  2014年   559篇
  2013年   527篇
  2012年   686篇
  2011年   801篇
  2010年   855篇
  2009年   845篇
  2008年   878篇
  2007年   709篇
  2006年   635篇
  2005年   628篇
  2004年   504篇
  2003年   562篇
  2002年   486篇
  2001年   408篇
  2000年   372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张翔 《人文杂志》2004,(6):177-183
本文在国内相关研究普遍使用的水平分析方法的基础上 ,增加并强化了速度分析 ,对 1 990年至 2 0 0 2年我国财政科技投入及 1 995年至 2 0 0 2年全国R&D经费投入的数据进行了描述与归纳 ;通过建立回归方程预测我国财政科技投入及全国R&D经费投入的未来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揭示我国财政科技投入与R&D经费投入存在的问题 ,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992.
生存思想是<庄子>的核心,其思想具有诗意的特征,这已成为学界共识.然而,人们对诗意与生存思想两者之间关系的理解和解释却是不一致的,存在着内容与形式分离和表述不一的现象.我们主张以"审美生存"统一各种不同的说法.庄子的审美生存思想是相对于其他生存方式而言的一种生命状态,是对世界和人生的诗意把握,是其知识观、道德观和艺术观的审美化.  相似文献   
993.
裴瑞成 《理论界》2005,(9):195-195
托马斯·格雷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一生只写过十余首诗,但都流传甚广。他的《墓园挽歌》以严谨的构思、精美的格式、老练且富于典故的风格、自选的措辞以及变形的词序成为广为传唱的佳作,堪称英国最著名的抒情诗。毫不夸张地说,格雷是18世纪中叶的主要诗人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先驱。  相似文献   
994.
杨俊福 《理论界》2005,(4):192-194
普世伦理对中国来说,完全是个舶来品,但对学界却影响很大。在对中国学界对普世伦理的不同反响、中国传统的儒家伦理与普世伦理的关系及普世伦理的可能性问题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重新进行了归纳和思考,以期使人们对普世伦理的研究状况有较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995.
孔子思想体系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思想史上道、德、仁的观念的发展过程,表明孔子思想的渊源及其整个体系的形成过程。孔子继承了传统的道、德的思想,并进而提出了他的仁的学说。这三个方面构成他整个思想体系的基本范畴,孔子思想的其他观念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996.
《论语》君子观及其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裘士京  孔读云 《学术界》2006,(1):114-118
目前学界对古来“君子形象”的描述较多抽象与笼统,论文从德、才、学三个角度分别阐释和综合概括出现代人、现代社会可资借鉴的“君子之义”,力求回答德、才、学的相互关系,即德统率才、学,才的发挥表现德的品位和境界,学使德、才得以完美结合;以此回归君子形象的一般形貌,从而充分张扬《论语》君子观的现代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97.
钱伟 《兰州学刊》2007,6(4):150-152
<诗经>文本自身的审美性与其由"经"的地位而产生的政治道德要求之间的张力,决定了儒家在解释文本--尤其是文学性文本--时的主要任务.在对<关雎>的释读中,通过认定作者和调整诗歌重心这两个策略,文本中原有的以男女情爱为中心的个人体验被置换成了道德训诫.儒家的这种对文本的控制,对文本释义权的控制,实际上决定了对读者进入体验通道的控制,并最终决定了对读者体验取向的控制.这一释义策略最终又影响了作者的创作倾向和批评态度.  相似文献   
998.
孟子论"气"与儒家养生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孟子的"浩然之气"划定为精神之气,是简单地用物质与精神的"二分法"进行分析的结果。事实上,孟子的"浩然之气",既是精神性的,又是物质性的。后世儒家在这方面多有论述,孟子的"浩然之气"与《管子·内业》等四篇的"精气"说有许多相似之处,表明其中包含着物质性的成分。更值得注意的是,孟子的"善养吾浩然之气"还是先秦儒家养生学的重要内容,具有中医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并且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和谐”既是哲学范畴,又是社会科学范畴。它的内涵,中华民族的先哲史伯、晏子、孔子等作了比较深刻的概括。史伯认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他们把“和”与“同”作为对立的范畴进行比较论述,而结论无不是“取和弃同”。因为“和”则生生不息,为君子所为;“同”则穷途末路,为小人所作。  相似文献   
1000.
语言的一些基本观念,如语言功能、语言符号所指、语言来源、语言和人的思维关系及人的语言能力等涉及语言学共相的问题,在《论语》与《圣经》中表述各有不同。两者皆认识到语言交际的约束性、规范性和语言“言难尽意”、“言不尽意”的局限性,但共识中又有不同。对语言进行哲学思考,可使人们从本体论上加深对人的存在价值及意义的认识,从其不同的语言观认识不同的民族精神和不同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