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篇
  免费   16篇
管理学   7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26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372篇
社会学   21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某地下车库工程出现裂缝,通过对裂缝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裂缝处理措施,为今后解决此类裂缝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2.
应用有限元分析程序分别计算分析了超临界1 000 MW汽轮机高压内外缸稳态运行时的温度场、热应力、机械应力及综合应力,并将高压内外缸分别计算的结果与高压内外缸合在一起进行计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出了该汽轮机高压缸较全面的强度数据,为汽缸的安全性评定和寿命预测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3.
预应力混凝土轨枕螺栓孔纵裂伤损是我国轨枕伤损中较为严重的一种,是近十年来影响轨枕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从力学角度,采用三维有限元模型,用SAP90分别对预应力混凝土轨枕上道前和上道后螺栓孔部位的受力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和分析,总结出螺栓孔区域受力变化规律,并指出螺栓孔部位局部拉应力过大是造成螺栓孔纵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4.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一台氨油分离器的爆裂断口进行了观察,分析了裂纹形成的机理,找出了容器失效的原因。认为这起事故主要是由于处于拉应力状态下的容器,在液氨特定介质的作用下,材料发生应力腐蚀,引起晶间裂纹的产生和扩展,最终导致了容器的爆裂。为减少和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对在特定介质中运转的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及使用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75.
对光滑试样和 3种不同曲率半径的切口试样 ,采用拉伸试验和电镜观测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了铝合金材料LY12CZ的VGC 参数的适用性。证实VGC 参数对材料的断裂形式较为敏感 ,适用于以拉伸型断裂为主的切口试样 ,对以剪切断裂为主的光滑拉伸试样不适用。  相似文献   
76.
冬季采暖热水锅炉,效率不高和尾部受热面腐蚀现象比较严重,针对15 t的XL900-13/95/70-AⅢ型热水锅炉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节能技术改造措施,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7.
为了了解低屈服钢的拉伸性能,开展拉伸试验并进行数值研究:采用圆棒试件进行单轴拉伸试验,分析试件的力 位移曲线 、延展性以及断裂模式等;基于幂强化法和加权平均法计算材料颈缩后的真实应力 应变数据;采用扩展有限元方法对圆棒试件的拉伸、颈缩以及断裂过程进行 数值模拟。通过与试验数据的对比发现:加权平均法可以得到与实际相吻合的颈缩后的真实应力 应变数据;扩展有限元方法可以对低屈服钢的拉伸、颈缩与断 裂过程进行有效的仿真。  相似文献   
78.
79.
介绍了白纸地图通过扫描仪录入计算机系统,并通过拼合生成电子地图的制作过程以及电子地图坐标系统的一种建立方法。生成的电子地图采用256色存储和显示,完全可满足观察和应用的需要。通过特征点匹配的方法,实现了在象素级精度上的多幅地图的拼合。并提出了一种有广泛适用性的图像快速旋转算法及性能分析,较之其他的旋转算法,它具有速度快、不丢失图像信息等明显优点。  相似文献   
80.
穿层钻孔周围煤体次生应力变形及瓦斯流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煤层钻孔周围煤体发生的次生应力和变形出发,建立了受煤体次生应力、瓦斯压力等因素影响的煤体变透气性系数的新数学模型,并以此改进了钻孔周围瓦斯流动的本构方程。通过对白皎煤矿20102试验区穿层钻孔周围瓦斯流场的解算,证明该模型和本构方程与实际相符,同时对常、变透气性也做了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