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3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66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90篇
理论方法论   49篇
综合类   731篇
社会学   44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惩罚性赔偿制度之完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消法》第 49条规定的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司法制度的司法实践效应与立法初衷相距甚远 ,根本原因是这一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因此 ,我们应当完善这一制度 :首先应明确惩罚性赔偿具有抚慰性和惩罚性 ;其次 ,应明确其适用于所有恶意 ,且因恶意致消费者有非财生性损害存在的行为 ;最后 ,应当明确确定惩罚性赔偿数额应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82.
按照通说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其地位和作用在刑法中是举足轻重的,但现在却已经受到诟病.在批判把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作为犯罪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犯罪的本质特征应是应受刑罚惩罚性.  相似文献   
83.
梳理建国以来刑罚执行制度研究概况及发展脉络,并对刑罚执行制度的研究现状,即减刑制度和假释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引起关注的热点问题及相关理论问题的研究得失进行比较客观的整体评论,可以总结出刑罚执行制度研究的整体成就和不足。  相似文献   
84.
社区矫正是发端于西方、近年来被引进到我国的刑罚执行制度和罪犯处遇模式。本书立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宏大背景,选择社区矫正这一具有较高理论与实践价值、同时学界整体研究还很薄弱的问题作为选题,展开对社区矫正的理论诠释和实践求证,以期为我国社区矫正的深入推进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85.
鉴于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环境保护应成为民法的价值取向。而同质赔偿在应对公害民事侵权时表现出的缺陷与不足,及惩罚性赔偿特有惩罚性、预防性的特点使公害民事侵权有必要适用惩罚性赔偿原则,未来《民法典》与相关立法应对此做出明确规定,如此才能充分保护受害人的权利,彰显民法正义。  相似文献   
86.
与政治上专制相对应,人类社会早期的刑法,其干预广泛,裁判者自由裁量权大,法律道德主义盛行,刑法呈现压制型特征;近代以降,自治型刑法逐渐成为主导性的刑法模式,在观念、功能、原则、规则、司法运作等方面呈现出不同于压制型刑法的特点.我国当下刑法正艰难地从压制型刑法走出,其艰难表现为观念层面的压制型,原则、规则层面自治型的不彻底性.于是,在以法治国背景下,建构自治型刑法当是我们的选择.  相似文献   
87.
在我国,惩罚性损害赔偿属于创新的制度,目前仍不够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依靠传统补偿性损害赔偿已经不能对被害人的损害予以充分的合理的救济。特别是在我国《反垄断法》业已出台的大背景下,建立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8.
"使用盗窃"行为在传统的刑事立法、司法和刑法理论中,处于争议地带。尽管在大陆法系国家"使用盗窃"多有立法例,但是中国刑事立法和司法对此加以回避。而网络日益普遍的现实,以及网络空间中违法犯罪的高发态势,导致将网络空间中危害巨大的"非法使用网络资源"的"使用盗窃"行为,加以入罪化,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9.
伴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大潮,刑罚目的也在不断演进。现代刑罚目的是直接目的——预防犯罪与根本目的——维护社会秩序的有机统一。预防犯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起码要求;安定有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90.
在当下我国的贿赂犯罪形势日趋严峻,大案要案频频发生,其方法、手段也日渐多样化的情形下,我国刑事立法把贿赂犯罪的贿赂物限定在财产性物质上其弊端日渐显现.权色交易已不属于私德范畴,而是属于公德范畴并纳入到法律调整范围.将性贿赂入罪虽存在定罪量刑、取证、证明等方面的重重困难,但是,这是立法技术问题,不能以技术操作的困难来否定立法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