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73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28篇
丛书文集   56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227篇
社会学   69篇
统计学   5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师范的基础性和教育的重要性越发突出。但在此过渡期中,由于各种原因,师范生产生了许多困惑。本文在正视困惑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力求透视症结所在,并提出了5条改革的措施。  相似文献   
42.
浅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语教学历来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随着我国对外交流日益频繁,人们迫切希望能够用英语与外界直接交流、互通信息以及从事商贸洽谈活动。学生越来越希望能够摆脱"哑吧英语"的困境,提高英语口语水平。随着口语地位的日益提升,全面实施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已被提上议事日程,大学英语口语课教学模式的探索越来越受到外语教学工 的重视。  相似文献   
43.
从英语教学实际出发,分析了语言的性质,找出我国英语教学的弊端,针对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英语 教学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44.
素质教育是新世纪和高科技社会的要求 ,日益被人们所重视。文章阐述了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指出了进行素质教育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45.
王伟克  向达  侯乐 《决策探索》2011,(12):36-36
"素质教育思潮"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但是直到今天,这项改革也没有从本质上取得突破,应试教育在我国还占有绝对优势。笔者认为其原因之一在于我国在教育基础设施以及师资条件等方面并没有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我国要推行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首先应加大并合理分配教育投资。  相似文献   
46.
采用文献法、专家访问法和逻辑思维法着重论述了素质教育思想的形成、高校体育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以及实施高校体育素质教育的具体对策,主要目的是探索适合21世纪社会发展客观需要的体育教育新模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  相似文献   
47.
论素质教育与大学班主任工作职责之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教育是偏重于知识积累和应试能力培养的应试教育,现代社会是重视个人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开放型社会。中、小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学龄差异使大学班主任工作应迥然不同于中、小学的班主任工作。大学班主任不是学生的保姆,也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青年学生迈向未来人生的导师。对大学班主任工作职责的定位之难,也反映出我国高校的素质教育之路漫长而艰难。  相似文献   
48.
应试教育“变本加厉”说明既有批判理论从根本上没有力量,说明迫切需要对“以知识为中心”批判理论进行再批判。认为“以知识为中心”必然导致改革理论的“二律背反”,从而导致实践的畸形发展。应试教育“重视知识”远远不够,其根本问题在于把学校、书本知识与知识等同了起来。彻底打破“唯学校、唯课堂、唯书本”教育知识观,才能重构新的教育知识观,才能既重视书本知识,又重视生活经验,从而使学生获得现实完整的知识,使素质教育得以真正实施。  相似文献   
49.
该文论述了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学转变。而素质化的教学就必须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使教学走出以传授为主的性圈,使教学坚持全面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50.
宋福运 《职业时空》2008,4(9):105-105
一、引言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系统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实施创新教育正是实现转轨的关键。关于创新含义,许多专家学者都曾作过精辟的论述。传统的“应试教育”有许多弊端,其中最主要的是在统一的考试内容、形式下,按照统一的标准评判学生,这种做法非但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相反,在很大程度上把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和潜质扼杀殆尽。要想从“应试教育”的误区中突围出来,就必须寻找其薄弱处,而这个薄弱处正是长期被忽视和冷落的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