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86篇
理论方法论   26篇
综合类   232篇
社会学   19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吕雨辰 《社会》2019,39(6):187-213
本文承接马克斯·韦伯对于传统中国的观察,在李猛论文的启发下,尝试对近代中国理性化转轨的初生时刻进行个案研究,聚焦于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后推动的革命性的孔教运动。依托韦伯的若干理论概念,本文认为这一运动起于康氏对自身卡里斯马的自觉,进而对孔子、孔学做了宗教化的再阐释。康氏的普遍主义取向的宗教改革虽然夭折,但对同时期的庙产兴学运动和稍后的反迷信运动有重要的触发意义。一方面呈现为神秘化,另一方面却是在理性化西方的挑战下应运而生,这使得康氏变教的价值合理化努力难以成功。孔教革命虽然以激进的面目出现,但其意图却是保守性的,即试图在大变局中维持儒士阶层的整全性。理性化转轨的历史使命随后交到了“主义”政党的手中。  相似文献   
12.
对"平等"的观照具有多重视域。它既涉及理论意义对平等的探讨,又牵涉社会实践中平等的实现。以时空为角度来考察,平等既涵盖历时性问题又离不开地域性分野。就分属的领域而言,平等又同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哲学密不可分。因此,研究平等问题具有复杂性。康有为的平等思想同儒学、佛学和西方早期启蒙观念具有重要关联。其平等思想论及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内容丰富,同时也集中反映了近代平等观的现代性特点和阈限。  相似文献   
13.
魏义霞 《江淮论坛》2014,(3):103-109
在考辨中国本土文化"学术源流"的过程中,康有为将目光投向了先秦诸子和先秦哲学。他的先秦诸子研究既是追溯"学术源流"的一部分,又服务于立孔教为国教、论证"百家皆孔子之学"的需要。康有为的这个做法具有理论创新的意义,同时内涵着理论上的逻辑矛盾。  相似文献   
14.
正一、概念:西方舶来语——科学、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这些名词概念全部源自西方,并在近代西方蔚为大观。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演讲道:"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著名世界史家斯塔夫里阿诺斯(Leften Stavros Stavrianos)指出:19世纪结束时,"科学"已经成为西方社会一个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但深深地影响了西方人的生活方式,还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思想方式。此外,由科学革命引发的这种变化还以无数方式直接和间  相似文献   
15.
《青岛画报》2012,(2):78-79
康有为1923年-1927年在青岛度过了他的晚年.康先生对青岛情有独钟,他对青岛有段著名的评价:"青山绿树、碧海蓝天、不寒不署、可舟可车、中国第一".后来,青岛人自己总结出"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风貌.  相似文献   
16.
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诒,字长素、广夏,字更生,别署西樵山人,晚号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世称“南海先生”。早年随岭南大儒朱次琦学习经学。曾七次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图存,又讲学于广州万木草堂。1895年发起“公车上书”,同年中乙未科进士。1898年发动变法维新运动,史称“戊戌变法”,失败后出亡海外,组织保皇会,  相似文献   
17.
康有为与福泽谕吉作为中日两国的思想家,均生活在社会变革时期,对于本国的社会变革和进步起了重要作用。究其原因,其思想均有承前启后的历史意义,特别是在历史观方面,康有为坚持渐进的进化史观,福泽谕吉则将文明史观奉为圭皋,均对两国社会的走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通过对两人历史观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中日两国历史观念上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康有为“七窍出血”不明惨死 1927年3月29日,康有为到青岛中山路的粤菜馆英记酒楼,参加同乡宴。能在青岛会友人吃家乡菜,谁都是高兴的。根据康有为的同乡、弟子、前清举人吕振文和康有为外甥李云光有关记载,我们可了解到,饭后康有为意犹未尽,喝了一杯橙汁。不久,他便腹痛难忍而归家。夜间,康有为呕吐不止,先后请了两位医生来诊断,其中一位日本医生诊断其为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9.
游宇明 《老年人》2013,(12):37-37
康有为与段祺瑞摆在一起,有人也许会觉得过于“混搭”。的确,这两个人的反差实在太大了——他们一个是文人,一个是武将;一个活跃于清末,一个蹦足达于民初;一个是所谓的“南海圣人”,一个是公认的镇压学生运动的刽子手。  相似文献   
20.
目前把哲学分为八个二级学科的体制存在严重弊端,其表现为像康有为<大同书>这样的厚创性思想作品不可能从中产生出来.哲学是一种理论学术,它的最终产品就是原创性理论.哲学理论思维是其他学科理论思维的基础."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需要有自己的哲学理论."改革现行哲学分科体制,是我们民族的哲学思维和整个理论思维得到解放的一个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