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3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5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64篇
人才学   11篇
丛书文集   311篇
理论方法论   44篇
综合类   666篇
社会学   27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羊是一种温驯随和的食草动物,为六畜之一.古代先人概括出了羊好仁、忠义、知礼三种美德,并把羊当作美好吉祥的象征. “羊”字是象形字,子日“牛羊之字以形举也”,意思是牛和羊字都是按照其形状造的.在甲骨文中,“羊”字上面为弯曲的双角,下面为上翘的两个鼻孔,中间一竖为鼻尖,状如一个羊头.仔细研究“羊”字以及以“羊”为偏旁造出的字,可谓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82.
有关元稹几个问题的新考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唐文坛元白并称,但对元稹的研究历来萧条得多,以致使一些基本问题长时期未得到解决,如所谓元稹初仕于河东或河中,其实是子虚乌有;所谓段氏志的不同“版本”意味着元稹品行低劣,其实不过是用“邻人偷斧”的眼光看问题的结果;所谓元稹拜相前后曾移居安仁里,其实是误信了《唐诗纪事》、《云溪友议》误合元稹与元载为一人的记载;所谓元稹《除夜酬乐天》作于长庆三年,其实应作于大和二年;所谓《酬乐天待漏入阁见赠》作于长庆元年十月后,其实应作于十月前。澄清事实真相,将有助于促进元稹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83.
试论《元史·兵志》中关于元代屯田的漏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倩 《江汉论坛》2003,(12):73-75
元代的屯田是由军事上的需要而进行的一种经济措施。其设置范围之广,处所之多,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本文列举大量史实对《元史·兵志》中所载当时全国屯田军民人数和屯田数的漏载情况作了适当补充和说明,并对元代屯田由盛而衰的原因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4.
在南宋孝宗时期,《新安志》的编纂历经罗愿复得《祥符图经》之前、之后及赵不悔知徽州三个阶段。而罗愿的修志准备,最迟从乾道五年(1169)作《附汪王庙考实》已经开始,至乾道九年赵不悔知徽州后,全面展开,并于淳熙二年(1175)修成。因此,《新安志》的编纂历时数年,甚至更长一些,淳熙二年只是个修成的年代,而不是开撰的时间,更不是在这一年内完成的。这有助于反映《新安志》编纂的完整历史,并且透露出罗愿修志的观念和目的,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85.
饶龙隼 《文史哲》2004,(5):83-89
直到晚周诸子的时代,百家争鸣,言辩盛行。在这种学风影响下,言用制度和志意内涵均有新异的变化。而与之同步,晚周用象形制也发生新变,出现一种新质的用象形态——观念具象。它有三个基本特性:(一)具象不是独立外在的实物,而以物象的寓意为条件,呈现为一种观念属性;(二)用象是自由灵便的,一方面人为因素增强,可以随意地从物类中抽取观念属性,并在不同物类之间建立观念联属,另一方面用象形制的自足自由程度提高;(三)观念属性的凸显,使用象形制脱落礼仪程式之媒介,而完全依赖语言这种媒质,晚周诸子用象的提示语"如"、"若"、"譬"等词,大多从口从言,显示了观念具象的言象媒介情态。就是在观念具象的融介下,言语与志意达至深度沟通,并形成了中国最早的言·象·意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86.
略论六朝志怪小说的两大叙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丛残小语的六朝志怪小说 ,虽然处在中国小说的雏形期 ,但它却蕴涵着成为后来中国小说一系列叙事范式的胚芽。限知性叙事和客观性叙事就是其中值得关注的两种叙事范式。前者的出现与运用 ,不仅是观察点易换的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一种叙述策略的展示 ,其本质暗含着对传统“实录”原则某种程度的挑战与颠覆。后者则充分显示出被现代西方小说美学极为推崇的客观性叙事的创作理念 ,在中国小说发展之初就已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87.
论立志     
有志者事竟成。立志最重要的是立志把事做好 ,并坚持到底。  相似文献   
88.
《年鉴信息与研究》2007,(2):F0003-F0003
近年来,咸阳市方志工作者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严谨的敬业精神,先后编纂出版了《咸阳市志》1部5卷(452万字)、县市区志13部(1460万字)、专业志43部(3600万字),并按年度连续编辑出版了《咸阳年鉴》8部(800万字)。同时出版了一大批在全省和全国范围内有一定影响的地情资料丛书。顺利开展了二轮地方志编纂工作。  相似文献   
89.
王灼的《碧鸡漫志》是我国一部重要的音乐文学的历史文献 ,作者旨在探索唐宋燕乐歌辞的演变过程。虽然王灼在观念上具有复古意识和儒家雅正美学观念 ,但他更注重音乐文学发展变化的现实 ,具有历史的观照态度 ,而且见到了音乐文学发展的客观趋势 ,因而所作出的论断有很大的学术意义。现在我们研究中国音乐文学史时 ,《碧鸡漫志》仍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0.
《冥报记》是初唐志怪小说集比较独特的一种,其主旨为“因果报应”。冥判故事描写冥间法官如何依法判案的事,从表面看荒诞不经,但仔细推敲,又感到它与初唐社会生活相通,反映出初唐统治者“依律慎刑”的法律意识,似乎与《武德律》《贞观律》《唐律疏议》丝丝入扣。一据两《唐书》载,《冥报记》作者唐临(公元600~659),字本德,京兆长安人。义宁三年(618)正月,李建成总兵东征,引唐临为直典坊;建成立为太子,唐临授左卫率府曹参军;建成死后,唐临出为万泉丞;迁侍御史,转黄们侍郎。高宗即位,为检校吏部侍郎,迁大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