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4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郑进 《民族论坛》2012,(12):64-69
以经济利益为目标的旅游开发深深改变了民族地区村寨原始的发展状况和社会生态,表面上导致了传统社会的回归,其实国家力量与传统社会均已发生变异。本文以西江苗寨旅游开发过程中村寨内迅速涌现的挂牌现象为切入口,发现随着挂牌数量的增多和传统社会主要生存领域的国家在场,形成了国家不断地对社会的逼迫之势,一方面国家对地方社会的接纳,另一方面社会对国家的反蚀,导致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互蚀、互饰。  相似文献   
42.
百年中国乡村社会教化历经晚清的族长外控、民国的乡绅内化、新中国成立30年的村官外钳、改革开放30年的村民自律之后,目前呈现主体无明显承载性、内容多元分离性、功能相对削弱乃至丧失性等特征,为使乡村社会教化与乡村学校教学、家庭教养同质同构,当务之急应明确教化主体、提供教化场所、组织教化活动。  相似文献   
43.
涂纯英  王飞 《决策与信息》2011,(11):162-162
大学生感恩意识教育有其特别的含义与现实价值。当前大学生感恩意识教育式微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要从革新感恩教育理念,倡导立体多维教育观念等方面提升感恩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4.
以干栏式木屋为标识的河姆渡稻作文明,不但有其纵向传承而具体表现为四个文化层的叠压,而且在一定范围内向外拓展,因而在河姆渡遗址附近,比较密集地分布着30多处属于河姆渡文化范畴之内的史前文化遗址。河姆渡文化的生成与繁荣,既得益于史前时期姚江流域相对优越的生态环境,也因为其生态环境的恶化而趋于衰微。此后,河姆渡人虽未悉数逃离姚江流域,但确实有相当部分迫于生存压力而南迁,甚至渡海越洋而去。  相似文献   
45.
两宋 32 0年较为和平的环境 ,给楷书的再度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和条件。然而 ,在大唐兴盛之后 ,宋代楷书艺术却一直式微不振。其因有内因 ,也有外因 :一、书法艺术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使然 ;二、宋代书家“尚意”的理性选择对楷书艺术追求的淡漠 ;三、从“书判取士”变为“经义取士” ,宋代科举和学校教育立场的改变对楷书地位的削弱 ;四、印刷文化的发展对楷书艺术的冲击  相似文献   
46.
在出土文献中,古代的盟誓思想基础是神灵崇拜.从盟誓文化中产生出宗教、祷告、巫蛊等民俗.随着人类进步,神灵崇拜走向了式微,但盟誓却由神灵世界走向现实世界--即宣誓.宣誓明显地体现出盟誓的一些重要的特征,在现实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7.
中国拍卖业的源流轨迹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 尽管拍卖业起源于西方, 但中国拍卖业的形成也有本土社会文化背景作为支撑。本文通过采用社会生活史和文化史的视点探析中国拍卖业的源流轨迹, 作出的大体描述是: 发端于古代寺院, 辗转于唱卖、估衣, 创始于穗沪外商, 式微于计划经济, 复出于经济改革, 发展于商品时代。中国拍卖业经历了唐代寺院“唱衣”向世俗的转化, 是中国拍卖业的一个漫长的“早期启蒙”过程, 从而出现了与之相类似的市场化商业活动“估衣业”。清代中叶以来的“卖叫货”和外商拍卖行的登陆, 为中国现代拍卖业的正式形成进行了“重新启蒙”。两次“启蒙”, 以及中国市场经济一波三折的发展与确立, 最终催生了当代中国拍卖业发展的历史新时期。  相似文献   
48.
文学阅读的式微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消费文化的盛行、媒介尤其是网络媒介的积极介入、图像的大行其道等都对这一现象的形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不仅如此,这些因素还深刻地改变了文学的创作精神、作品内容、阅读方式、审美心理等.在文学秩序已发生改变的情况下,高度重视和研究文学新的特质、为文学的返魅创设契机就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9.
楚辞自屈原陡然崛起,又在其身后很快走向式微。屈宋时代看不出显著的发展历程,汉代的发展更不景气。如此特殊的文学现象,与屈辞模式化相关。《离骚》呈现"问对"与"追求"模式以及六大"比兴"模式,《湘君》《湘夫人》《山鬼》《天问》亦存在相同的模式。《卜居》《渔父》《远游》《招魂》《大招》等也亦滋生于这几种模式之中。至于汉人所作楚辞,更多属"无病呻吟"。模式的再生力有限,特别是在叙事性的抒情诗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0.
在中国数千年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古代社会,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儒学发展显得式微脆弱,由此引发不少士人为儒学的发展而宣传呐喊。南北朝后期出身于以儒文化传家的颜之推就是这样一个文人,他不但继承家业、精习儒学,在生活中以儒家思想为准则,还在人生后期结合自身体会和感悟撰成《颜氏家训》,在训教子孙"务先王之道,绍家世之业"的同时也将其作为坚守、宣扬儒学的工具。这主要表现在《颜氏家训》中颜之推不仅从立身上修身齐家、做人上遵礼重孝、仕宦上忠君尽职、处事上仁义为怀、处世上中庸为本五个方面宣扬了儒家思想,还在这五个方面将儒家思想上升到形而上的理论世俗化,从而使儒家思想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