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69篇
  免费   282篇
  国内免费   49篇
管理学   294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287篇
人才学   73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2095篇
理论方法论   316篇
综合类   3701篇
社会学   307篇
统计学   101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82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90篇
  2019年   191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296篇
  2014年   509篇
  2013年   396篇
  2012年   490篇
  2011年   500篇
  2010年   479篇
  2009年   446篇
  2008年   482篇
  2007年   411篇
  2006年   352篇
  2005年   310篇
  2004年   220篇
  2003年   230篇
  2002年   204篇
  2001年   192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6 毫秒
991.
“鼎”是所有青铜器物中延续使用时间最长的器类,其器型演化多样,形制随时代推移而多变。滕州前掌大墓地出土的两件扁足鼎形制特殊,为现存商周青铜鼎所仅见。两件扁足鼎上铸有“史”字铭文,结合前掌大墓地出土大量带有“史”铭的器物,探讨“史”族迁徙分布情况及大量出现于泗水流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2.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世界局势风云转变的时代,也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当时国内对于欧文·拉铁摩尔学术与理念的认识逐渐开始深化,并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在具体的关注点上有所变化,这一过程跟周边地缘政治环境与社会思潮的变动息息相关,也反映出拉铁摩尔在与当时中国学术界互动方面的某些不足。文章通过对民国时期相关报刊与文献的梳理和分析,重建起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拉铁摩尔理论在华接受史的初步框架,重新确立边疆问题在近代中国学术界的地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为深入的解读。  相似文献   
993.
《教师教育学报》2020,(1):F0002-F0002
年末岁首之际,总要回看来路,瞻望前程,以检视过往的成果,生出对未来的期许和对自我的激励。在2019年里,我们有成绩,也有不足,而以办刊机制的革新为主旋律62019年是本刊以教育类专业期刊面貌编校出版的第一年,己获得学界的一些肯定,有待扬鞭自奋,勇猛精进。我们从创办以来发表的数百篇文章中,检出获得各二次文献转载及高被引论文数十篇。  相似文献   
994.
<正>夫性者生理也,日生则日成也。则夫天命者,岂但知初生之顷命之哉!出处:《尚书引义·太甲二》,中华书局版。赏析:这是王夫之对人性的基本论断,说明人性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生命的成长而日生日成的。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是孟子的性善论,还是荀子的性恶论,亦或是告子的性无善无恶论,以及程朱理学的性二元论,禅宗的"现成佛性"说,都具有某种先验论或不可变更的性质。王夫之批评了这种先天人性论,坚持认为人性是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关于荷兰、西班牙殖民时期的台湾史研究,是大陆学界台湾史研究的薄弱环节。造成这种状况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荷兰、西班牙殖民台湾时期的荷兰文、西班牙文原始档案没有被充分挖掘和利用。通过系统梳理大陆学界有关荷兰、西班牙对台湾殖民统治及荷据时期的经济贸易、移民、族群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期在检讨既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提出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指明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98.
印度始终有“性”文化传统,其中古典名著《欲经》最具争议。原因主要在于对书中“欲”的解读见仁见智。《欲经》之“欲”虽然重在写世俗性事,看似与宗教无甚关联,但由于个体性爱是群体文化中的一种元素,最终会在信仰里找到归宿。  相似文献   
999.
在中国经济史上,徽州盐商自15世纪起便已崭露头角。其后,随着盐政制度的数度变革,其实力盛衰递嬗。19世纪中叶的盐政改革以及此后的太平天国动乱,固然使得徽州盐商在总体上趋于衰落,但晚清时期徽州盐商的活动以及政商关系等问题,迄今仍未得到清晰的揭示。有鉴于此,本文利用新发现的徽州文书(书信、账册等资料),对晚清盐政史做一新的探讨。论文聚焦于两淮盐运使程桓生家族的盐业经营,该家族与晚清盐政制度设计者、两江总督曾国藩的密切关系,探讨徽州盐商对于19世纪中后期盐政制度的影响。指出:晚清时期在两淮盐政中极为活跃的程桓生等人,与清代前期的徽州盐务总商家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在19世纪中后期对于两淮盐政的重要影响仍然不容忽视,这一点,与太平天国之后徽商基本上退出两淮盐务的通常认识大相径庭。作者认为,面对19世纪中叶的重大变局,曾国藩为了筹措稳定而充足的军饷,需要尽快恢复淮盐市场。在这种背景下,重建淮盐管理体制以及招商认运,对于包括徽商在内的盐商巨贾之倚赖便在所难免,这也正是晚清盐政制度中"寓纲于票"核心思想形成的原因所在。与18世纪的盛清时代不同,太平天国之后,具有商人家世背景者直接出任盐政官员似成常态,权力与资本紧密勾结的现象更为肆无忌惮。此一事实,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明代以来中国政商关系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000.
陆羽《茶经》一书总结了唐代及以前的有关茶之源、具、器、煮、饮等各方面的经验,更受当时思想潮流的影响而融入了儒释道三家思想,使饮茶从一种简单的生活习惯上升到精神文化的层次。这部里程碑式的著作至今仍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本文将以儒道两家思想为重点对《茶经》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进行简单的分析研究,清晰其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