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49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80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287篇
社会学   24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 毫秒
81.
随着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人们日益重视维护自己的著作权,与著作权相关的法律纠纷也不断产生。一旦图书被认定存在侵权行为,著作权人、出版社及相关责任人不但要承担经济损失,其名誉及市场美誉度也会遭受重大打击。既使经过审理认定图书不存在侵权行为,对出版社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成本也是极大的浪费。因此,作为图书编辑,在审读书稿的过程中把好"引用"的度,避免过度引用及抄袭的发生,从而防止产生著作权纠纷。规避法律风险,是维护出版社和编辑个人权益的必要条件。要把好"引用"的度,需要编辑对合理使用、过度引用和抄袭有明确的认识,能够准确区分三者。  相似文献   
82.
《书目答问》初刻于四川省城尊经书院,其编撰意图并非纯粹出于学术的目的,而是与张之洞的学政身份密切相关。在书院草创、资料匮乏的情况下,张之洞编撰《书目答问》绝非易事,以《郘亭知见传本书目》为蓝本,是《书目答问》得以完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83.
《我国最早的歌舞剧<公莫舞>演出脚本研究》一文刊于1989年,疏漏颇多,主要有以下几类:引书不慎,将其中错误连带抄来;或前人校刊结果原不错,作者却加上错误的解说。不明古代地理与汉代施政常规,随意发挥,前后矛盾。不顾诸本铁证,不明文献章法结构,轻率改字。引用书证断章取义,有违历史事实。不遵循校勘学的通行原则,滥用声训等方法。错误地解说舞名、舞容,任意增置角色。不明所引文献涵义,解说逻辑混乱。  相似文献   
84.
郑振铎是20世纪著名的学者型藏书家,其购书藏书,均有鲜明的学术特色,绝非徒充箧笥.其学术成就的取得,亦多籁于藏书的丰富,鲁迅评其"恃孤本秘笈,为惊人之具"[1].虽语带讥刺,实则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郑振铎治学成就与藏书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5.
从曹操引用<诗经>的具体情况来看.主要有借用意象,直引原句、篇目,整合概括句子入诗入文等形式.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引<诗>的目的主要在于实用,宋玉作品中出现了对<诗经>的审美性化用,但不占主流.两汉时期,文人作品中对<诗经>的引用以经学化用为主.汉末<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们突出了对<诗经>引用的文学性与审美性,但缺少对被引用对象意义的新的理解、阐释.到了曹操,创造性地发展了对<诗经>文学性引用或审美性引用的传统.通过引用,注入了自己对被引用对象意义的新的理解、阐释,赋予其新的内涵,开启了建安其他文人引用<诗经>的新风尚.  相似文献   
86.
廖洁明 《职业时空》2010,6(6):167-168
加强书目数据库建设是图书馆工作手段自动化、馆藏文献信息数字化、读者服务网络化,最终实现编目资源共享的目的。图书馆书目数据的不规范,直接影响读者对馆藏资源的检索和利用。造成书目数据不规范的原因除了在编目过程中把关不够严谨,对图书典藏数据不规范操作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应从质量验收、制定规范细则、队伍建设、规范典藏数据等方面保障书目数据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87.
明代书目对五经的排列,普遍呈现《易》《书》《诗》《春秋》《礼》的新顺序。这与《汉书·艺文志》以来历代书目中《易》《书》《诗》《礼》《春秋》的排序有所不同。这一现象的产生既是宋明以来书目分类体系冲突与协调的结果,也有疑经思潮、《礼》学衰微等因素的影响。它反映了《礼》学在宋明清三代学术演进中的沉浮,同时反映了汉学经学体系从解构到重建的过程。  相似文献   
88.
[摘要]以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所收录之24种内科学核心期刊2004-2008年的发文及引文数据为样本,结合引文分析法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内科学期刊间引用网络、内科学期刊与其他学科期刊及外文期刊的引用网络进行分析,探讨内科学期刊引用网络的结构和特点。  相似文献   
89.
《诗》在产生之后就被广泛地引用,历经先秦两汉,到了魏晋时期,“建安七子”之一陈琳在创作中大量引《诗》,其引《诗》方式有多种.其作品中或直接引用《诗》中的词语、诗句,或化用《诗》中的诗句、诗意,或用《诗》中某首诗的诗旨.其作品在思想内容上对《诗》有所吸收,在艺术手法上有所借鉴.在创作中借鉴《诗》的方法,吸取创作中的经验,这成为中国文人的一大传统.  相似文献   
90.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六条完整地表明了马克思哲学革命之改变世界的要义,对第六条引用的"疏漏",导致了理解第六条本身及其与整个提纲、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思想整体的关系等造成了种种不必要的迷误和困惑。重新关注这个引用"疏漏",并对第六条重新解读,既有利于破解以上种种迷误和困惑,澄清其本应有的重要意义和地位,又有利于更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的要义及其理论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