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82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189篇
社会学   32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莎东美,这位19世纪晚期欧洲大陆知识沙龙所共享的“玫瑰”,甚至可以说是“女神”,吸引尼采、里尔克和弗洛伊德等文化名流的,与其说是美貌,还不如说是才华;与其说是才结,还不如说是气质。她融贵族小姐的高雅、知识女性的独立与交际药的放浪 于一身,  相似文献   
42.
讨论心理健康自我维护的问题,首先应从精神分析学派开始。因为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治疗的基石。今天流行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技术,绝大多数“受到弗洛伊德思想的影响”,或者从中吸取营养,或者受到它的推动。但弗洛伊德的理论是一种“本我”理论,强调的是潜意识的功能。弗洛伊德死后,精神分析理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重视自我的作用,认为自我可以对潜意识过程包括对那些被压抑的信念施加某种控制,甚至改变潜意识的某些内容。事实上,后来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技术基本上是围绕着自我能量而展开的。20世纪40年代,罗杰斯创立…  相似文献   
43.
文明问题是弗洛伊德在研究人类社会时着意深入探讨的主题。他认为,文明不仅是人类实际生存的需要,也是爱欲的需要,是人们为了自身的幸福而创造的;但文明往往成为人们痛苦不幸之源。其原因是,个体发展与社会文明发展之间有着矛盾对立;爱欲与文明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分裂;人的攻击性本能成为文明的最有力的障碍。文明通过不断地强化人的罪疚感来达到控制个人攻击性的目的。在对弗洛伊德文明观的理解方面有一些不正确的看法,需要我们作出细致的辨析。  相似文献   
44.
弗洛伊德在将自己的研究转向人类社会领域时,着重探讨了宗教与科学问题,深入探讨了宗教的起源、作用和可靠性。他认为,宗教的性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幻觉,其中有些观点类似于妄想;宗教有它存在的理由;当人类度过童年期后,必然会脱离宗教而进入科学阶段;科学不是幻觉,它有可能使人们获得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45.
利用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 ,从三个方面探讨弗洛伊德自身性格的形成和原动力———潜意识作用的关系。这三个方面是 :第一是英雄和权威主义 ,第二是勇敢和理性主义 ,第三是恋母情结和爱。从而得出这个伟大而又平凡的人物 ,其性格的形成与其内心深处的潜意识作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46.
弗洛伊德认为恋母情结是一个人人格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并用它来解释文化与社会的起源。可以看出哈姆雷特进行了分析,认为哈姆雷特具有浓浓的恋母情结,它对我们进一步研究哈姆雷特具有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7.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对教育尤其是儿童的心理教育有重要启示,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要对儿童早期经验有足够的重视;要引导儿童潜意识的能量,使他们拥有幸福积极的人生;要利用“宣泄”释放儿童潜意识的能量,培养儿童健康的人格;要利用“升华”提升儿童的能量,促进儿童创造潜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48.
尚庆飞 《学术界》2008,(3):291-296
国外毛泽东研究领域中所谓的"心理历史学派",在正统的政治经济分析框架、历史分析框架之外,尝试依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从微观个性心理、性格结构以及宏观社会心理的角度考察毛泽东及其思想,试图通过对毛泽东及其思想的社会心理研究和个性心理学研究,从主观层面考察和研究毛泽东及其个性心理对社会历史进程的影响.在介绍这一学派的研究背景、主要观点及其所在学界所遭遇的批评,充分肯定将这一方法引入毛泽东研究领域的合理性的同时,从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对这一学派已经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批判性考察.  相似文献   
49.
《呼啸山庄》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艾米丽·勃朗特的杰作,讲述了弃儿希斯克利夫的复仇故事。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理论对希斯克利夫的心理进行分析,解读他从复仇走向死亡的心理全过程,揭示了他复仇、自虐、自杀等歇斯底里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即受死亡本能的控制。  相似文献   
50.
20世纪 2 0年代初 ,弗洛伊德主义开始传入我国 ,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不少中国现代作家 ,沈从文便是其中之一。采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来探讨沈从文的短篇小说《萧萧》 ,可见小说受弗洛伊德主义影响的痕迹 ,同时在其小说中也蕴涵着浓厚的乡土民情的自然、真诚、善良与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