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39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5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陈来 《船山学刊》2014,(1):74-77
张岱年先生从其青年时代起,便很注意对中国哲学总体的倾向、特点做出总结。他对中国哲学基本特点的总结,大致可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即《中国哲学大纲》著作的时代,但《大纲》的各部分提法有所区别:自序所说的基本倾向、序论所说的根本态度、结论所说的根本倾向,这些概念是相通的,但如何确定中国哲学的根本倾向,这三篇的提法有所不同;后期即1956年以后,而张先生在后期不同阶段的提法也很有不同:总起来看,张先生晚年对中国哲学基本特点的揭明,更多地从中国哲学基本观点自身来加以总结。就其中后两点来说,张先生晚年对这一类问题的分析,已经是把文化和哲学的分析结合在一起,把价值和哲学的思考结合一起,而不是纯就哲学的特色而言了。这也表明张先生的思想已经从早年注重本体论转到了注重价值观。  相似文献   
72.
张岱年认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基本派别应为道义论和功利论。道义论肯定道德价值高于实际利益,功利论强调道德价值不能脱离实际利益。传统道义论以孔子、孟子、董仲舒、宋明理学为代表;传统功利论以墨子、李觏和陈亮、叶适等为代表,两者都有所偏向。传统道义论强调"义"重于"利"、"理"高于"欲"、道德价值高于物质价值和生命价值。先秦墨家功利论主张"利"即"义";宋明时期儒家功利论强调道义不能离开功利。从总体上看,与传统功利论相比,传统道义论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应居于主导地位。从中西比较来看,中国传统功利论体现"整体主义"的价值取向,西方功利论则体现"利己主义"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道义论与康德的"道德自律"有相通之处。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传统道义论和功利论,吸收两者合理性的因素并进行创造性转换。  相似文献   
73.
人生哲学思想是张岱年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及西方哲学,是张岱年人生哲学思想的三大理论渊源。在人生哲学理论建构方面,张岱年提出了"理生合一"、"与群为一"、"义命合一"、"动的天人合一"的人生理想论,"生之圆满"即"个人生活之圆满"与"人群生活之圆满"的辩证统一的人生目的论,"改变自然、变革社会及改善现实"的创造价值论。张岱年以辩证唯物论为指导,兼综中西人生哲学的优良传统而建构的人生哲学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人生哲学建构和青少年"三观"教育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4.
在中国现代哲学界 ,张岱年是逻辑分析方法的积极提倡者 ,罗素、穆尔和金岳霖等人的逻辑分析方法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他。早在 2 0世纪 30年代初 ,张岱年就对什么是逻辑分析方法、逻辑分析方法的对象、逻辑分析方法与辩证法和直觉方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做了深入细致的探索。同时 ,他又积极地在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和自己的哲学思想创建中熟练地运用逻辑分析方法 ,来剖析中国哲学概念的含义和建立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 ,试图把逻辑分析方法和唯物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5.
76.
张岱年先生认为我们如今的任务就是要使中国哲学史这门学科成为精密的科学。而科学化的关键在于科学方法的运用,就是在哲学史的研究中切实贯彻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的方法,从实际出发,进行具体的辩证的分析。本文通过对张岱年先生是如何强调方法的展开具体深层次研究,有助于我们后辈以他的方法论作为指导,充分借鉴和吸收他的思想精华,从而以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古今中外的哲学思潮。  相似文献   
77.
张岱年先生在国内理论界对中国传统伦理学说基本问题的论争中,提出了自己颇具特色的中国伦理学说的基本问题,即人性问题,即道德起源问题;道德的最高原则与道德规范的问题;礼仪与衣食的关系问题,即道德与社会经济的关系问题;"义利"、"理欲"问题,即公利与私利的关系问题以及道德理想与物质利益的关系问题;"力命"、"义命"问题,即客观必然性与主观意志自由的问题;"志功"问题,即动机与效果的问题;道德在天地之间的意义,即伦理学与本体论的关系问题;修养方法问题,即道德修养及其最高境界的问题。张岱年先生所阐释的中国传统伦理学说的基本问题,有助于人们对中国传统伦理学说的历史进程和基本问题有个比较整体的把握;对深入研究中国传统道德哲学、弘扬传统美德及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8.
毛泽东的“矛盾论”与张岱年的“兼和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与中国传统辩证法相结合而产生的两大典范.其基本内容包括:“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与“永恒两一”的观念;“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与“兼赅众异而得其平衡”的观念;“矛盾辩证法的革命性”与“以兼和易中庸”的观念.这两大体系形貌不同、神髓相似,恰如双峰并峙,二水分流,颇值得我们学习、研究、珍视和继承.  相似文献   
79.
论述“中国哲学”进入中国高等学堂以来,学界对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治学方法之对比。回顾百年来中国哲学发展的历程和主要成果,同时,立基于本人所熟悉的台湾学界,针对当前台湾各大学之中文系和哲学系在中国哲学之教学和发展中所各具之优势和不足处提出交叉性的评比,对中国哲学研究发展之未来提出四项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80.
在不同文化、社会、民族之间发生强烈冲突的时代,张岱年形成了他独有的兼和哲学。兼和思想是他在传统的和谐、中庸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吸收西方哲学的精华发展而来的。张岱年早年受到其兄张申府"三流合一"的哲学观的影响,形成"综三合一"的哲学体系,并最终形成了"工"字型的"三极哲学体系"。兼和哲学中,"兼体"概念是"兼和"价值体系中的一种本体范畴,而兼和则具有创造性、多样性、统一性。兼和理论能够普遍适用于处理社会中复杂的阶层之间以及各种宗教与哲学派别之间的矛盾。张岱年认为传统的中庸思想使人们缺乏创新的精神,必须转换为兼和的"永恒两一"对立统一的精神和价值标准。兼和理论在内涵上具有自强的进取性和厚德的包容性,而包容性是兼和价值平衡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