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39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6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在不同文化、社会、民族之间发生强烈冲突的时代,张岱年形成了他独有的兼和哲学。兼和思想是他在传统的和谐、中庸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吸收西方哲学的精华发展而来的。张岱年早年受到其兄张申府"三流合一"的哲学观的影响,形成"综三合一"的哲学体系,并最终形成了"工"字型的"三极哲学体系"。兼和哲学中,"兼体"概念是"兼和"价值体系中的一种本体范畴,而兼和则具有创造性、多样性、统一性。兼和理论能够普遍适用于处理社会中复杂的阶层之间以及各种宗教与哲学派别之间的矛盾。张岱年认为传统的中庸思想使人们缺乏创新的精神,必须转换为兼和的"永恒两一"对立统一的精神和价值标准。兼和理论在内涵上具有自强的进取性和厚德的包容性,而包容性是兼和价值平衡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82.
~~育人不倦 直道而行@刘鄂培$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  相似文献   
83.
王夫之一生光明磊落,大义凛然,荟萃了我们民族千古优良的品格,他著作等身,汇集了历史优秀文化的精华又有创新。先烈李大钊曾题;“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励已励人,体现了我国历来以道德文章全面评品人物。王夫之道义盖世,文章绝古,两方面都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他曾以“历忧患而不穷,处死生而不乱。(《周易外传·杂卦传》),来表达自己所追求的做人的最高标准。他所达到的精神境界和学术成就,与他正确、积极的人生态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84.
张岱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深入研究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形成了有关伦理道德基础理论问题和中国伦理思想基础理论问题的基本观点.张岱年的创造性研究,坚持了批判继承、借鉴吸收与综合创新的方法论原则,不仅为学界继续探讨伦理道德基础理论问题提供可资利用的文化资源,而且为促进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85.
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张岱年先生的人格和治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岱年学术生涯八十年,可分三个阶段,其特点可用"纲"--"微"--"新"--"全"四字概括.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所出<中国哲学发微>,是张先生沉寂20年"复出"后的代表作.张先生一生坚持辩证唯物论和社会主义,其精神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相似文献   
86.
早在1991年华夏出版社推出了一册《当代中国十哲》,其中收人的哲学家依次有李达(1890~1966)、杨献珍(1896~1992)、艾思奇(1910~1966)、梁漱溟(1893~1988)、冯友兰(1895~1990)、熊十力(1885~1968)、贺麟(1902~1992)、金岳霖(1895~1984)张岱年(1909~)、胡适(1891~1963)。编者为何只收十位?自然有其想法;至于十位哲人的排列顺序,编者讲“只好大体上以他们在哲学领域出场的先后和地位,作了现在这样的安排”,倒并非没有商讨…  相似文献   
87.
张岱年在20世纪中国哲学史中应有之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岱年是20世纪30、40年代创造了中西融合的哲学体系、自成一家之言的少数几位中国哲学大师之一。张岱年试图在中国传统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土壤中生长、发展出现代新唯物论哲学体系,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出了独辟蹊径的探索。张岱年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待现代西方哲学和其他人类智慧成果,把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他所倡导的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和主导的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三流合一”、综合创新之路,在20世纪中国哲学发展史中虽然未能充分实现,但至今仍是中国哲学发展的正确方向和现实道路。  相似文献   
88.
张岱年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和伦理学家。张先生认为,读书只有与思考结合起来,才能深知其意;读书能够满足精神生活需求,提高精神境界。张先生从读书中领悟人生哲理,著书立说,成就自己的学术人生。在学术研究方面,张先生强调治学之道在于修辞立其诚,直道而行体现了张先生道德学问的结合与升华。  相似文献   
89.
摆在我的书柜中的两部大著作:《张岱年文集》(1-6卷)、《张岱年全集》(1-8卷),如果加上漏编的和未及收入的论文,总共有400万字。“雄文四百万”这是多么巨大的数字!它是张岱年先生智慧的结晶,是用心血和汗水浇铸而成的。 1909年,张岱年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1923年,入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学习。1928年,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习。1933年,大学毕业,受清华大学哲学系之聘,任助教。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未随清华南迁,蛰居北平,闭门读书。1943年,受聘于中国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复校,…  相似文献   
90.
张岱年推崇张载,将其作为古典哲学唯物论的重要代表。早在1937年《中国哲学大纲》中,张岱年就强调张载在宇宙本根论上是一种唯物论。1950年代以后,张岱年反复阐扬张载的气一元论唯物思想,认为神从属于气,是气的一种微妙变化。张岱年也指出张载思想中在宇宙论、认识论方面都还有唯心论残余。与张岱年不同,吕世骧、邓冰夷、陈玉森、高羽、周清泉认为张载思想是一种“客观唯心论”。在他们看来,张载思想体系中,神是第一位和根本性存在。无论是以张载思想为唯物还是唯心,实际上只是揭示了张载思想的某些特征。张载思想中的“神”既非形下之物,也非宗教之神或主体之心,同时神也贯通在“物”与“心”之中;神是“一”,又内含着“二”的矛盾性,是变化的动力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