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37篇
  免费   218篇
  国内免费   111篇
管理学   186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107篇
人才学   12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178篇
理论方法论   483篇
综合类   7447篇
社会学   708篇
统计学   19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79篇
  2015年   289篇
  2014年   645篇
  2013年   587篇
  2012年   674篇
  2011年   908篇
  2010年   989篇
  2009年   898篇
  2008年   1060篇
  2007年   801篇
  2006年   679篇
  2005年   727篇
  2004年   708篇
  2003年   520篇
  2002年   442篇
  2001年   431篇
  2000年   358篇
  1999年   186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本文探讨茅盾小说文本被大量转换成影视艺术的深层次原因及其成就得失。认为茅盾小说的“名著效应”和由宏大叙事建构的小说史诗型格局是受到影视文学作家频频关注的重要因素 ,而在艺术转换过程中 ,由于影视作家把握名著的精髓以及艺术再创造的程度不同 ,作品所取得的艺术效果也会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992.
日记体小说是“五四”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小说样式,并在“五四”前后形成一股创作热潮。“五四”日记体小说作为“个人”文学的典型文本,具有独特的叙述方式:它的叙述主体是“夹缝中生存的边缘人”,提供了反理性、反常规的审视角度;它以人物的情绪脉络为结构,是“片断中倾吐的心灵絮语”;它的叙述时间是“此在中体验的进行时态”,最大限度地还原了生活;它以“封闭中内省的我———我自诉”为聚焦方式,给予隐秘灵魂最深切的观照。  相似文献   
993.
本文运用巴赫金的狂欢节理论,从文化学角度分析乔依斯和鲁迅笔下的两个人物:阿Q与布卢姆,指出他们形象的怪诞源自于对狂欢文化的继承.本文从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这两个人物身上的狂欢化特点:艺术主题,人物形象,文体和修辞.两作者继承了拉伯雷的写作方法,选取反英雄的小人物,也发展了小说这种创作形式,把日常生活写得如同历史和史诗.  相似文献   
994.
许燕妮  夏良清 《天府新论》2005,(Z1):302-303
七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流派色彩浓厚、影响至深的文学流派.胡风是这个流派的理论核心,促成了七月派的形成和发展.而一批作家用卓有成效的创作实践着这个流派的文学主张,由于受时代和环境的影响,他们对文学探索的步伐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  相似文献   
995.
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城市书写及现代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的多重空间对于中国古代小说的城市书写产生了深远影响。从作为故事场景而出现的城市空间展示和城市地标聚焦,到政治斗争、权力象征、人才选拔和节日狂欢等都市政治文化的书写,再到发迹变泰的平民梦想、两性相悦的市井传奇、司法公正的内在渴望所构成的市民日常生活描绘,古代小说的城市书写展示了远比地理空间丰富得多的政治文化表征和日常生活内涵。这些城市书写塑造了鲜明而各具特征的城市意象,同时这些意象又成为城市市民共享的生活体验和文化想象,并使生活于同一城市的市民获得共同的文化认同和立场。  相似文献   
996.
十七年时期 ,山东文学呈现了革命文化和民间文化的自然融合 ,表现平民英雄 ,歌颂平民英雄 ,形成了以英雄主义为主题的小说创作。齐鲁英雄豪杰有别于其他地域的英雄豪杰 ,也是山东作家以英雄主义为主题的文学作品的一个区域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997.
汪曾祺是新时期小说语言观从工具论向本体论转变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他的理论话语、评论话语与创作实践互相支持,在中国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汪曾祺有关"写小说就是写语言"的观念包含了"语言即内容"、"语言即文化"、"语言即风格"等不同认知维度.剖析汪曾祺的小说语言观,可以管窥语言学转向背景下小说语言观念变异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998.
新写实小说成为一个文学史事件的同时,有关“新写实”的文学批评也成了一个颇受争议的理论命题。在现实主义批评内部形成了两派:“折衷派”与“回归派”。“折衷派”认为,新写实出现在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双重低迷的情况下,它是在对两者超越和改造后形成的新的创作理念和倾向。“回归派”认为,新写实小说是对现代主义文学围攻的突破,是传统现实主义在新历史阶段的回归。“折衷派”和“回归派”的理论阐释都体现了在现代主义话语冲击下,现实主义话语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999.
在中国古代的说话艺术及在其基础上形成的小说中,一些同名而形象基本稳定的人物在多个不同的故事中出现,其中一些人物的名字甚至可以作为某些特定类型的人物的代名词.这些人物形象的形成跟说话艺术主要是口头文学有关,在说话艺术长期的演变中形成了一些"格套",既方便说话艺人的记忆,也方便了听者的接受.正确认识说话艺术这一特点有助于对这类人物形象及相关情节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00.
从文化审美心理和文化心理积淀的角度论证废名小说创作的重要原型母题———追寻精神家园 ,通过对他所展示的两个世界 (“黑暗的世界”和“和现实隔了界”的理想境界 )的对比分析 ,指出他笔下的史家庄 (陶家村 )世界是家园原型的“置换变形” ,探析了废名营造家园世界的价值取向和时代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