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36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44篇
管理学   508篇
劳动科学   38篇
民族学   206篇
人才学   208篇
人口学   37篇
丛书文集   2536篇
理论方法论   491篇
综合类   4360篇
社会学   1589篇
统计学   70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64篇
  2015年   257篇
  2014年   668篇
  2013年   659篇
  2012年   633篇
  2011年   693篇
  2010年   807篇
  2009年   676篇
  2008年   834篇
  2007年   813篇
  2006年   691篇
  2005年   503篇
  2004年   361篇
  2003年   221篇
  2002年   327篇
  2001年   275篇
  2000年   440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大满 《女性天地》2005,(5):38-38
有谁不喜欢风和日丽的甜蜜生活,但当苦难降临,能携手打破“同林鸟各自飞”宿命的有情人,迎来的必是风雨过后更为牢固的幸福。  相似文献   
72.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和坚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着眼于当代中国发展的全局,紧密联系当前社会风气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表达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心愿,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完美结合,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现实针对性。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学校德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把“八荣八耻”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学校德育的全过程,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  相似文献   
73.
当代出版物文字校勘不受重视,本已是学界同仁所共同谈论的话题.改为电脑排版以后,又出现了相应的新现象、新特点.主要有数字失校、繁简字转换张冠李戴、同(近)音字词混淆、字形相近致误、同音词乱用对成语的重大伤害诸项.  相似文献   
74.
75.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经历了三次开拓性的飞跃。邓小平发展理论的主要特色是质朴性、根本性、扬弃性;江泽民发展理论的主要特色是转折性、系统性、全面性;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发展理论,其根本特色是科学性,具体看则有着人本性、和谐性、开放性的特点。三次飞跃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为完成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而产生的,它们之间具有传承和创新、联系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76.
澳大利亚与现代主义的结合深长而又曲折,这个过程锻造了澳大利亚当代文学的民族铿锵之声,使之响彻世界文化之林,促进了澳大利亚国际化的进程。在这变革中,以怀特为代表的澳大利亚当代小说家和一批文学批评家做出卓越的贡献。他们奋斗的历程与成就对当今中国的文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从现代主义与澳大利亚当代文学如何结合谈起,由分析澳大利亚当代小说入手,探讨澳大利亚当代文学发展历程对当今中国文学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77.
1985年4月,我出生在云南省曲靖市的一个小村落里。  相似文献   
78.
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主流稳定、健康、积极向上、求真务实 ,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一致 ;价值取向继续向多元化发展 ;消极心理情绪依然存在 ,部分学生倾向于自身价值的实现 ,功利主义明显 ,诚信意识淡薄 ,道德理想与行为存在较大反差。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9.
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蕴涵浓厚的人学精神,马克思恩格斯的美学理想突出表达了对人的关怀和对人的精神重塑的期盼,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因而具有旺盛的历史活力。在文艺美学的当代建构中,我们应当把握好学科建设的方向,坚持理论的务实品格,在关注人生、贴近审美实践中寻找新的学术生长点。  相似文献   
80.
当代中国文艺变革的实践 ,越来越清晰地证明 ,新媒体文化和大众日常艺术审美形态的崛起 ,极大地冲击着既定的文学、艺术形态和规范 ,改变其存在方式 ,促使其不断地走向大众 ,融入大众日常艺术审美活动 ,拓展了生存、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 ,变化着的文学、艺术则以独具的审美方式 ,积极地作用了新媒体文化和大众日常艺术审美活动 ,深化其艺术意蕴 ,提升其审美境界从而形成多元共生、悖立与互动的新文艺格局。可见 ,只有立足文艺变革实践 ,洞悉文艺变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才能透过文学生存困窘的种种现象 ,窥探其发展的内在潜质与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