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7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593篇
理论方法论   89篇
综合类   606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01.
胡绪明 《兰州学刊》2007,(12):12-14,11
《启蒙辩证法》指证了启蒙理性囿于自身蕴含的抽象的同一性原则,从而使得作为神话"祛魅"之进步观念的启蒙理性倒退为神话的启蒙逻辑的"二律背反",其结果导致了启蒙理性的"滥觞":启蒙理性成为非理性.《否定辩证法》旨在以概念的非同一性消解启蒙逻辑的"二律背反"困境,洞穿了启蒙理性抽象的同一性原则作为传统形而上学统治权力之秘密.《否定辩证法》是对《启蒙辩证法》之真正的逻辑承续,这种逻辑关联在本质上提示为启蒙逻辑的"二律背反"与形而上学统治权力之间的共谋关系,而其哲学根基就奠基于抽象的同一性原则.  相似文献   
102.
解构的魅力与魔力——评德里达解构主义的得与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里达用自己毕生的学术生涯,来拒斥西方中心主义,尊重"他者"文化,关切弱势人群和边缘人群,这一切都将成为人类珍贵的精神财富被永远保存.然而,德里达的学说复杂艰涩,歧义丛生,其中也有不少令人遗憾之处.反复阅读其文本,审视其立场,对未来东西方文化的建构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3.
价值哲学的困惑与思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实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困难,表现了价值哲学的困境。后期海德格尔通过对主体形而上学的批判,力求超越把存在价值化的价值哲学;后现代主义哲学通过对启蒙理性的批判,摧毁了一切理性批判和价值选择的标准;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哈贝马斯的社会交往理论,力求在后形而上学的时代重建某种普世的价值和伦理。这些当代价值哲学的思考和探索,为我们在一种先验形而上学的思路中尝试回答这些问题提供了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04.
祈向虚灵的真实--西方价值形而上学窥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哲学的运思不是冰冷的数理筹算,它的迂远而拙真的寻问自始就燃烧着人生终极眷注的热情.心灵的价值祈向是"形而下"欲求超越至"形而上"关切的真实契机,哲学家们由此创构的形而上学可恰当地称之为"价值形而上学".西方哲学先后在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胡塞尔这里形成三个不可替代的运思枢纽,这三个运思枢纽也是"价值形而上学"的三种典型形态.它们分别在西方"轴心时代"、近代和现代的出现,使西方哲学之思的赫拉克利特之河呈某种节奏有致的律动.  相似文献   
105.
唐涛 《江淮论坛》2005,(3):103-106
在哈贝马斯看来,以往哲学思维的局限性都源于它们妄图使哲学获得某种独享的特殊方式和领域,然而哲学一旦离开生活世界的土壤,它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必将遭到质疑.哈贝马斯提倡的后形而上学更强调一种哲学姿态的转变,即哲学本质上植根于由交往行动建构成的生活世界之中,惟有将哲学与生活世界结盟,唤醒有意识的生活,促进生活世界的自我反思,哲学才能获得存在意义和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06.
"沉思"具有"形上之道"的性质,即关涉纯粹理性的沉思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唯有少数人才可能享有的神性至福.但是"沉思"并不具有西方哲学严格意义上"形而上学"的性质,因为严格意义上的形而上学是自然形而上学而不是道德形而上学;退而言之,与适用于一切有理性者的"道德律"相反,不可普遍化的"沉思"也不属于道德形而上学范畴."沉思"的形上性和非形上性体现了西方"形而上学"传统与传统中国"形上之道"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07.
形而上学形而上学的拒斥成为当代哲学的主流话语,拒斥形而上学是在审视、批判的过程中实现重建形而上学的尝试。对形而上学的审视既是对其思维方式的历史回溯,又是对基于形而上学之上的现代性特征的剖析;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从其思维方式的实质、特征、危害三方面展开论述;被批判后的形而上学还留有对安身立命之本的寻求,但却把"本"定位在现实世界的彼岸———上帝身上,重建形而上学从现当代哲学对思想栖居地的寻求、思想栖居地寻求的基本方法论的探究、后形而上学的希望三部分进行梳理,以期呈现后形而上学实现"思想的移居"的别样风貌。  相似文献   
108.
在语言哲学中,占有统治地位的指称观念与纯粹语义学的指称观念是对立的。所谓的传统指称观念,也可以称之为形而上学指称观念,其核心是认定指称性语言表达意指语言外世界中的对象。江怡教授认为《语言.意义.指称——自主的意义与实在》一书误读了语言哲学传统,那是因为传统的指称观念并不是书中所说的形而上学指称观念,而多少接近于纯粹语义学指称观念。但是,实际上分析哲学传统的主流倾向是肯定形而上学指称观念的,这个观念过去一直主导着语言与世界关系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9.
《学术界》2010,(12)
  相似文献   
110.
由于受限于传统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近代认识论研究出现了困境。现代西方哲学通过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的类主体和理性,摧毁了形而上学的同一性根基.从而实现了认识论研究方向的现代性转变。现代哲学是在反思和扬弃近代哲学基础上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