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5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41篇
社会学   39篇
统计学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徐志摩区分出了不同层次种类的情,其中朝向大自然的热情最为显明。其小说呈现了人类遭遇现代后的搏斗的体验,反映了日常生活的残酷性和非人性,意在维护情爱的理想,为感情张目;志在揭示平凡生活中的摩擦,不厌其烦地制造习常和平中的悲剧,展现生活中的压抑和痛苦。  相似文献   
92.
现代诗歌建筑美的概念,始自20世纪20年代闻一多“三美理论”的提出.而对于徐志摩的诗歌,人们多以其韵律的轻盈、意象的新颖以及艺术风格的飘逸等论之,对于其形体的灵动和意蕴的丰富之结合,却研究不足.本文将弥补这种缺乏,从诗歌建筑美的先觉、章法体式的灵活、建筑美作为“立体的绘画”和“凝固的音乐”以及内容与格式、精神与形体的和谐统一这四个方面予以分析.从而确立作为天才的诗人与学者的徐志摩,其诗歌在文学史甚至美学史上的独特贡献和地位.  相似文献   
93.
《伴侣(A版)》2010,(6):66-66
正明天就要嫁给他了,再想一想,你爱不爱和他在一起的那种生活?因为你不是嫁给一个人,你是嫁给一种生活。爱情是"此时此地";事关现在,婚姻是"从此以后",事关一生  相似文献   
94.
老亦狂     
赵大年 《老人天地》2014,(10):44-44
2014年仲春,千年古刹法源寺百株丁香繁花盛开,花细如丁,多如紫雾,清香袭人,欢聚树下,以诗会友——北京第十三届丁香诗会如期到来。清朝诗人喜欢在此宝地吟哦唱和。印度诗人泰戈尔也与徐志摩坐卧树下,谈诗论艺,通宵达旦。13年前,前宣武区文委召开首届丁香诗会,敝人七十岁还兼任宣武作家协会主席,骑自行车赶来帮忙,今年却是拄着手杖前来。年轻时我也写诗,老舍先生说写得太实,“你小子没诗才,甭写啦!”我很听话,改写小说。但爱诗之心难改,就年年前来聆听诗歌朗诵,陶冶情操,净化灵魂。图书馆长李金龙也是年年必来的主持人,惺惺柑膳,要我会前致词。  相似文献   
95.
徐志摩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常常被划分为浪漫主义诗人,其精神世界的多维特点,其文艺思想和诗歌艺术中的唯美主义因素却少有学者论及.本文从徐志摩“浪漫”与“唯美”对接的文艺思想、由“浪漫”向“唯美”嬗变的艺术风格、既“浪漫”又“唯美”的诗歌主题、“恶中见美”的唯美主义表现艺术等4个方面,论述其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质.  相似文献   
96.
李晓南 《现代妇女》2014,(3):141-142
普希金是俄罗斯诗史中的太阳,在俄罗斯文学中享有盛名。徐志摩则是中国诗歌文学中的浪漫才子。两名巨匠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经历了各自的辛酸。文学创作特色有同有异。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词都优美至极,在诗歌中寄托情感都是他们的作品特色。但在作品描写手法和精神意愿的表达上各领风骚。两位泰斗的文学作品对于后人的文史研究有着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7.
杨永建 《老人世界》2014,(11):38-39
悄悄地我来了,为了西山上的那朵云彩,为了沉淀着彩虹似的梦。不知是否能寻回你的云踪仙迹…… 海宁是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和散文家徐志摩先生的故乡。无意间途经此地,原本准备去杭州的我半途改道,前来拜会这位浪漫诗人。  相似文献   
98.
徐志摩在康桥的停留时间尽管短暂,但其灵魂一生一世都没有离开.他的“康桥情结”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由隐到显、由朦胧到清晰、由无意识到有意识、由感性到理性、不断寻找、锤炼、升华的过程.《我所知道的康桥》是对《康桥再会吧》、《康河晚照即景》的再现和重塑.《再别康桥》是对《康桥再会吧》、《康河晚照即景》、《我所知道的康桥》的再现和重塑.到《再别康桥》一诗,康桥才最终凝定为徐志摩“灵魂之伴侣,理想之明珠”.《再别康桥》记录了徐志摩独自知道的别一世界的愉快,那里有他的宗教崇拜和浪漫传奇,可叹的是,俄顷之回忆,却成了不死的时间,刹那的永恒.这也正回答了为什么只有《再别康桥》成为了经典,而其他诗文却没有这份荣耀的真正原因.因此,要想解读《再别康桥》,离不开徐志摩有关康桥的诗文及其它相关文字.  相似文献   
99.
100.
薛晶晶 《现代妇女》2013,(12):262-263
电视媒体的相亲节目泛滥,在以博取眼球为目的的节目里,爆出的却是低俗和盲目拜金的爱情价值观,这些扭曲的思维正影响着我们年轻的一代人。我们不妨放下盲目,去传统里回顾一段爱情故事。一代才女林徽因和诗人徐志摩,哲学家金岳霖,建筑学家梁思成的爱情故事里,那里有值得掘取的黄金。林徽因的理性和智慧,徐志摩的浪漫和热情,金岳霖的深沉和脱俗,梁思成的风度和气量,以及张幼仪的自强和博爱给我们的是闪动着光芒的爱情价值观,无论是哪一种,都是值得作为和谐社会情感导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