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2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27篇
管理学   379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24篇
人才学   43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473篇
理论方法论   124篇
综合类   1143篇
社会学   280篇
统计学   2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369篇
  2013年   354篇
  2012年   299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网络问政"已经成为政府执政的重要补充方式,且作用日益显著。本文界定了网络问政的内涵,分析了网络问政的三种主要形式,并进而对政务微博的发展概况和运用中的关系把握做了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42.
网络是开展公共生活不可或缺的载体和元素,起到了促进公共领域结构转型、实现交往空间公共化的作用。自政务微博诞生之后,这种能真正深入群众,关注民众生活的微博问政方式将成为政治领域的新潮流。本文在政务微博视角下探讨提升公共价值管理的对策,首先论述网络兴起引发的公共领域扩张,接着阐释政务微博的公共价值体现,最后,分析政务微博参与公共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43.
一个"人人都能发声,传播无处不在"的群体传播时代已经到来。产能过剩是群体传播时代的基本经济特征,也是其兴起的社会土壤。互联网为群体传播提供了无时不在的"物理空间"。群体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大众传播的意义传递和媒介垄断,又为个体、群体、企业和机构参与传播竞争,提供了机会和平台。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与群体传播,既存博弈又有合作,只有相互借力才能共赢。在网络推广、文化营销中,充分利用群体传播能够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微博等群体传播与人际传播的交织,却是谣言产生影响力的根源。  相似文献   
44.
微博、公共知识分子与话语权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名亮 《学术界》2012,(6):75-86,274,278
微博因其“平权”、“零散”与“再中心化”的技术特质,具有对公众“表达自由”的“赋权”能力.目前,一批知识分子正以微博意见领袖身份,回应微博技术的赋权,参与公共话语的表达.文章总结公共知识分子在微博空间行使话语权的表现;提出制约其话语影响力发挥的因素和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如何将微博的技术赋权转化为自身的机遇.结论认为:公共知识分子的微博生存存在多个方面的问题和隐忧;而微博“共景监狱”式的开放结构,让知识分子“虚妄的公共性”更为显性.为实现自我身份和公共价值的重新认同和构建,公共知识分子应积极介入、充分利用微博空间;秉持批判与道义传统,以特殊知识分子的身份,进行中观和微观政治话语的表达,彰显自身的中心话语权力;推动公民交往理性和公民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45.
《21世纪》2012,(Z1):119-130
互联网上的风向标人物最有力影响着舆情的方向,特别应该注意的是,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在传统媒体中也许并未引起注意,并未获得足够话语权。关注这些风向标人物的意见和观点,对于更好把握互联网舆情是一项必需的功课,是每一个为政府提供互联网舆情服务的机构必须研究的内容。下面列出的在互联网具有意见影响力的人物只是其中一部分,这样一个名单是基于机器搜索排序,本刊把他们的姓名列于此并不代表我们对他们言论的支持或者反对。排名不分先后。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中一部分人用思想和知识影响互联网世界,另一部分人则是用行动。他们中也有有争议的人物,但是,一个盛世最伟大的标志之一就是丰富的话题和激烈的辩论,允许别人和你有不一样的意见而不加以迫害是一个健全社会的标志。  相似文献   
46.
早期学者对《庄子》文学的评论和阐释,主要包括惠子的评论和庄子的自我阐释,刘安、司马迁的评述和阐释,刘向、班固的评说和阐释。虽然此期关于《庄子》文学的阐论并不多,但在整个《庄子》文学阐释史上却具有开头和先导之意义。尤其是庄子对其独特行文体例和表现形式,对其独特表现方法,对其独特创作风格和创作指归的自我阐释;司马迁对《庄子》表现形式和虚构特色,语言艺术和诗性特征,话语特色和审美风格的阐释;刘向《别录》对《庄子》"寓言"之概念内涵的解说等,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4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加之人民民主参与意识的日益增强,微博问政这一新兴问政方式应运而生。作为网络问政方式的一种形式,微博问政有其自身的特点、优势以及价值所在。研究微博问政的这些方面,并分析其在运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能够改善我国政府的治理模式,推动我国政治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48.
唐爱芳 《理论界》2012,(6):160-161
微博凭借优越于传统媒体的便捷性和互动性,迅速成为网络舆论的新阵地。微博问政作为一种新的公民政治参与方式,拓宽了官民沟通的渠道,有助于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网络化的水平,提高网络化时代的执政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在新的形势下以新思维解决新问题,但由于微博用户素质的良莠不齐,情绪化和极端化的表达方式会在一些微博中表现得较为过激,故意寻衅滋事难以避免,因此,研究如何建设"微博问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9.
《领导决策信息》2014,(33):17-17
正——8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评论称,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互联网+"的时代。这个"+"号,代表着各个传统行业。只要互联网进入某一行,这一行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同时,一个行业面临变革的时候,也往往是最能触动反思的时候。如果不自我革新,就可能被推向边缘,我们不敢跨界,就有人敢跨过来"打劫"。  相似文献   
50.
《21世纪》2012,(12):14
近来有关幸福的问题忽然成了一个时髦的话题,媒体的节日调查和百姓的妙答,还在网络上引发了轰动和热议。事实上中国人对幸福的追求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对百姓幸福指数的重视,各地政府纷纷把幸福指数作为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