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94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112篇
管理学   1906篇
劳动科学   109篇
民族学   212篇
人才学   548篇
人口学   68篇
丛书文集   2630篇
理论方法论   691篇
综合类   8166篇
社会学   2313篇
统计学   130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211篇
  2020年   191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229篇
  2016年   282篇
  2015年   523篇
  2014年   1090篇
  2013年   1001篇
  2012年   1099篇
  2011年   1270篇
  2010年   1282篇
  2009年   1288篇
  2008年   1438篇
  2007年   1032篇
  2006年   916篇
  2005年   824篇
  2004年   730篇
  2003年   632篇
  2002年   530篇
  2001年   493篇
  2000年   443篇
  1999年   226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袁玮 《社区》2012,(34):55-55
现在,喜欢待在家的“宅男宅女”似乎越来越多。有的“宅”,是出于性格习惯,可还有一些“宅”,则可能有着心理上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992.
闫辉 《决策探索》2013,(22):41-42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一事物,力求参与该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学校、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是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培养的。  相似文献   
993.
在网络普及的今天,网络给大学生带来好处的同时,也日益对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当今大学生基本都是"90后",可以说是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一代,曾经有一段顺口溜这样描绘"90后",他们是"信息时代的迷途羊",那么如何对这些"迷途羊"的网络心理健康进行维护是笔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本文即将思考的结果与大家略作分享。  相似文献   
994.
白艳莉 《兰州学刊》2012,(12):103-108
心理契约是分析组织——员工间雇佣关系的重要理论框架。心理契约本质是员工对其与组织间雇佣关系持有的认知图式。雇佣关系建立初期是员工心理契约形成的起始,在员工进入组织工作后逐步完善,在雇佣关系变化过程中心理契约呈现动态演化趋势。心理契约发展演变对组织管理有着多重启示。  相似文献   
995.
大家都知道,"梁上君子"是对入室行窃的盗贼的专用称呼。入室行窃的盗贼在某种情况下有它极端的危险性,它很有可能转化为行凶、杀人的凶杀案。据某省会城市披露:仅2011年,某市发生入室盗窃案3758起,被盗贼杀害58  相似文献   
996.
我国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引导高职毕业生做好充分的就业心理准备并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成为高职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97.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已在全国上下铺开。作为一项教育工程,心理健康教育非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我们每一个从教者都积极地行动起来,投入到实践和研究过程中去,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始终。  相似文献   
998.
体育精神就是由体育运动所孕育出来的意识形态,我们向往和平与友谊,尊崇公正、平等、竞争,追求锻炼体能、展示健与美,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能以争取精神世界的健康自由的心理状态,这种执著的追求常表现为勇气、耐力、意志力等。农村高中的体育教学改革已全面展开,关注学生的主体  相似文献   
999.
本文通过对高职生心理危机的分析,提出了以构建心理危机干预的组织保障系统、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以及形成完备的心理危机预案和建立危机干预快速反应系统等为主要内容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1000.
高校贫困生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单纯的经济上的帮助无法彻底解决其经济与生活的贫困与心理上的困惑,因此我们还必须首先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贫困生的心理疏导、救助和解困工作,并以此作为高校贫困生扶贫助学工作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