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0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23篇
劳动科学   14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44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461篇
理论方法论   69篇
综合类   921篇
社会学   225篇
统计学   1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正说话之道是值得与人分享的,蔡康永将说话之道归结为"另一半快乐,我才能快乐"。说话,是获得幸福的魔法。如果你有机会向蔡康永请教与另一半的说话之道,你会问蔡康永哪些问题?也许你的困惑在于,与另一半说话的尺度在哪里?为什么我说什么,TA都没有反应?为什么TA和我说话越来越少?我们越来越迷茫,到底哪儿出错了?为什么我这么爱TA,却无法和TA正常沟通呢?本刊记者带着这些疑问采访了蔡康永,探讨与另一半的说话之道。作为台湾著名的节目主持人,蔡康永表达了他  相似文献   
42.
洛水 《老人天地》2014,(7):26-27
<正>"愿得一人,白首不相离"2006年8月,在洛阳某部服役的王炳森接待了来自家乡河北保定的儿时好友。好友和同事来洛出差,顺便和王炳森叙叙旧。好友的同事叫白雪,一位人如其名俏丽、活泼的石家庄女孩。一顿饭下来,王炳森和小他5岁的白雪竟十分投缘,白雪的活泼、善解人意给王炳森的田吹来一股久违的清风,王炳森的阳刚、率直也让白雪倾慕不已。此后,这对年轻的恋人在洛阳与石家庄之间架起一道"情感热线"。  相似文献   
43.
阳明心学     
王阳明在继承思孟学派的"尽"、"良知"和陆九渊的"即理"等学说的基础上,批判地吸收了朱熹那种超感性的先验范畴的"理"为本体学说,创立了王学,或称阳明学。  相似文献   
44.
陈氏、辣辣分别出自越南小说《盲目的天堂》(杨秋香)、中国小说《你是一条河》(池莉),她们生活的时代横跨改革开放(革新开放)前后两个时期。在她们身上传统与现代相互融合,作为母亲,她们不仅有着无私的母爱,同时又带有专制的家长作风;作为现代的女性,她们敢于独立面对生活,在感情上也坚持以我为主。通过对比这两个人物,可以看到越中两国相似的社会历史、两国妇女相似的路历程。  相似文献   
45.
班主任要本着一颗正直而善良的去管理班级。本文通过自己当班主任的点滴积累,从跟学生"以"的管理角度,提出自己的一些工作得。  相似文献   
46.
童敉 《职业》2017,(12):45-47
教育的发展为每位有志于教育事业者敞开了大门,搭建了大显身手的舞台.许多教师带着青春的赤诚与梦幻,带着理性的思想,构建出了理想的教育框架,但是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教师也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三尺讲台一时之间多了许多烦恼,与日俱增的困乏取代了原本的高气盛,单调、低效取代了原本的丰富.我们怎么了?这时我们该怎么办?忙碌的我们,终要面对自己的内,而这种面对,在今天,变得更难,却也更急迫.我们都需要答案.本文就学生问题行为进行审视与解读,并给出正行、 润、 相融的答案.  相似文献   
47.
田丰 《船山学刊》2018,(2):24-31
王船山对性工夫与历史关系给出了不同于道学传统的思考。他通过对道学以为镜譬喻的批判以表明:人只能在其有限性视域下依照志意向做出善恶是非判断,而不当让事物向人显现出无历史性无情境的意义。他主张通过对历史与经典的诠释,呼应其所处的时势,将自身的伦理——政治实践融入历史之中。达成之道在于:设身处地地进入历史情境,共其忧患,让历史中那些思考与决断的可能性向自身开放,成为自身生存的可能性与生命经验,综参时、势、经、义,以求得中道。船山认为君子只有不断以此方式返回经史,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实践智慧,通达内圣外王之道。  相似文献   
48.
王阳明作为明代学的代表人物,其学说影响了明代中后期的整个学风,其对“”的阐发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阳明所言之,体万物而不移,妙运生生而不穷,即性即理,而为人一身之主宰.物关系中的应该在这种含义下理解.王阳明用“意之所在”与“明觉之感应”方式来训释“物”,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是都把“物”放在了的映照之下.最后,可以看到王阳明学说中的“”、“物”是以互相彰显的方式存在的,而这个桥梁就是“感通”.物在互相彰显下存在,二者紧紧不离,既无离之物,也无离物之.  相似文献   
49.
李翱的《复性书》作为主要讨论"复性"之方的重要思想史文本,其性情观的思想渊源深远,特别是在"情"论、工夫论与境界论三个方面受到《荀子》的很大影响。对李翱之"情"的理解不能仅局限于探讨"情"本身的善恶,而须引入人这一主体及其实践工夫,因为对"情"的内涵的界定不能脱离作为道德主体的""和扰乱人之情性的"物"。性、情之间并非只是对立的关系,二者有着内在的统一性。"情"固然需要"性"作为自身向上提升的目标和动力,但是"性"也需要通过"情"从而在感性的现实世界中显现与落实自身。性与情的内在统一才能构成一个完整、丰富的人。因此,"性与情不相无"这一命题相较于"性善情恶"、"灭情复性",更能突显李翱性情观的特色。性、情关系的厘清决定了李翱的"复性"之方不是"灭情",而是通过"弗虑弗思,斋戒其"与"本无有思,动静皆离"两个阶次来"止情复性"。"复性"成圣后便能"物格于外"而不应于物,"情应于内"而无情,达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的境界。  相似文献   
50.
正良好的习惯是事业成功的基石,崇高的敬业精神是投身事业的强剂。作为办公室工作人员,须养成良好的敬业习惯,把本职工作当事业做。要养成良好的敬业习惯,关键是要强化责任、事业和进取。一、养成敬业好习惯须强化责任对工作有没有责任直接关系到工作的成效。工作尽职尽责,一丝不苟,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也是敬业与否的重要体现。(一)要忠职守。办公室里的工作很繁琐,也很平凡。如果没有一颗忠于职守的,十有八九会厌倦。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