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1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98篇
社会学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郭沫若是在西方浪漫派的直接影响下从事诗歌创作的。考察郭沫若五四时期的作品尤其是《女神》,可以发现,在形象内涵、意象类型、情感趋向等方面它与西方浪漫派之间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内在联系;而且在《女神》中作为基本意象底蕴而出现的挑战者形象及其狂放不羁的创造激情与哀惋不绝的忧郁情调,甚至其抒情主人公遁入自然的倾向等等,都可以从其精神上的领路人那里寻出直接的对等的吻合关系。从影响比较的角度寻绎郭沫若与西方浪漫派的关系,对于全面认识并揭示新文学的内在结构颇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2.
犀利哥果然酷,酷在一双忧郁眼神,酷在一头蓬松长发,酷在那身混搭潮服。犀利妹也不少,且人家都是混时装周、好莱坞的红角色。相似的蓬乱头发,相似的混搭长衫,相似的质感眼神……犀利哥啊,你在干掉王  相似文献   
113.
川端康成与沈从文是活跃在抗战时期日中两国的著名作家。两人的代表作品《雪国》和《边城》都是在战争阴影的笼罩下产生的。然而这两部作品却没有丝毫的战争与政治气息。他们都用大量的景观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唯美、淳朴、忧郁的世界。将两位著名作家的代表作进行景观描写的平行解读,在比较中可以寻找到他们的契合点,以此来挖掘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学共同发展给我们带来的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4.
耿林莽散文诗创作30年分为三个时期,即中年投入期、晚年变法期、耄耋化境期。耿林莽的散文诗创作求新求变,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变的是形式、技术、题材、旨趣,不变的是诗中都有一个"忧郁"的内核,是悲悯情怀、深刻思想与适度先锋形式所构筑起来的忧郁美。因其"变",耿林莽的散文诗不重复自己而不断创新,给人以日新日鲜的无穷活力;因其"不变",耿林莽的散文诗以其主导风格的不断延续、始终如一、经久积淀,而使其"忧郁美"的内涵更加丰富、外在形式更加生动,表现出特有的风格印记。  相似文献   
115.
年关将至,心理门诊的老年患者却多了起来。有的老人感觉一年中积累的诸多问题面临爆发;盼着儿女回家团圆,却又心情复杂。其实,解决积弊造成的生活危机,心理排毒是一个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6.
罗西 《老年人》2013,(8):31-31
光阴弄疼了我,命运请温柔些。电影《致青春》《中国合伙人》的热映,反映不少人内心对"光阴没有故事"的无奈,更感慨岁月的粗粝无情,很多人喊疼。我热爱自由,所以命运不会让我过安稳的日子;我生来忧郁,所以命运不会给我热闹的快乐。我别无选择,命运也从不对我有些许慷慨。很多时候,失落感是因为岁月没有给我太  相似文献   
117.
本文从个人存在的最内在的生存困境出发来关照新世纪农裔知识分子,指出其基本的生存焦虑和自卑及心理上对性的损毁都使他们飞翔城市的理想带上了"沉重的翅膀",整个生命过程就是一场不断延迟的危机,忧郁成为他们永在的生存背景.并以此进行着对个人和社会的双层反思.  相似文献   
118.
丁玲的小说在激越、昂扬之下,还始终流露出忧郁感伤的情绪。具体表现为:找不到归宿的绝望与感伤;“革命”与“恋爱”冲突中的困惑与忧思;暴力高压下的凄苦与悲凉;政治语境下的愤懑与委屈。其小说的忧伤色调显示了丁玲创作的情感化和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19.
安徒生的童话创作是他整个思想感情和人生经历的艺术结晶,他的经典童话呈现出浓厚的忧郁色彩。卑微的出身、失败的艺术追求、上流社会的歧视使安徒生饱尝人生的艰辛,使得他的童话弥漫在忧郁氛围当中,表现出浓重的忧郁情结。屡遭冷遇的爱情追求,近乎绝望的情感体悟,社会现实的黑暗残酷,激起了安徒生的强烈愤懑和无比悲痛。安徒生童话悲愤而不悲观,沉郁而不消极,散发出迷人的魅力,集中体现在其悲剧性童话人物形象身上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相似文献   
120.
路遥的小说无论是在主要人物身上,还是在整体情感基调上,都体现出一种忧郁美,从而给他的小说增添了一种独特的美感魅力.其形成的深层原因主要缘于作者置身的陕北地域文化、地方风情,以及由此导致的作者的个性心理和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