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25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52篇
丛书文集   77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335篇
社会学   40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非言语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而非言语交际在性别方面的差异也对交际尤其是跨性别的交际有重要影响。本文从身势语,沉默,和客体语三个方面探讨非言语的性别差异,从而提高人们非言语交际中的性别敏感性,避免由此可能产生的交际失误。  相似文献   
32.
彭振  曾小溪 《社会工作》2013,(1):130-137,155,156
本文通过对"重生行动"所收集的问卷资料和访谈资料的分析,发现唇腭裂儿童的照顾者不仅存在性别差异,同时还面临各种压力。本文着重论述唇腭裂儿童的照顾者存在的性别差异状况,并从文化和社会性别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另外从"重生行动"社会心理支持服务计划所开展的实践活动入手,探讨社会工作在唇腭裂儿童照顾者中的介入情况及其作为。  相似文献   
33.
本研究采用修订的Olweus欺负/受欺负问卷对8792名中国中小学生和1061名英国中小学生受到身体、言语以及间接欺负的性别差异进行跨文化比较.结果发现(1)总体上,小学生受到三种形式的欺负的比例均高于初中生;中国中小学中言语与间接欺负的发生率低于英国中小学.(2)无论中国还是英国,男生比女生受到更多的身体欺负.(3)中国小学和初中男生比女生更多地受到言语欺负,英国小学女生则比男生更多地受到言语欺负.(4)中国小学和初中男生比女生更多地受到间接欺负;在英国则相反,无论小学还是初中,女生中间接欺负的发生率均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34.
根据品牌资产、品牌关系和目标理论,本文从理论上阐释了价值作为品牌忠诚直接前置变量的作用,功能性、象征性价值对品牌忠诚的影响在实证研究中得到支持,而且这种影响存在非线性的特征.本研究进一步考察了性别差异和品牌差异对上述影响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象征性价值对品牌忠诚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其作用女性强于男性;(2)随着品牌差异的提高,功能性、象征性价值对品牌忠诚的影响增强.  相似文献   
35.
审美教育对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小学低、中、高年级学生进行一年以上系统的审美教育,探讨审美教育对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审美教育对小学生非智力因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表现在非智力各具体因素(抱负、独立性、好奇心、坚持性、求知欲、自我意识)上。这种影响从总体上看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36.
工科高职学生非智力因素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编的包含10项因素的《高职学生非智力因素调查问卷》自陈量表,对不同地域、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工科高职学生进行了广泛的调查,涉及4省(区)6市的8所高职院,发放问卷1800余份,收回有效问卷1508份,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得出了工科高职院校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年级差异、性别差异、地区差异,并作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7.
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一系列的对话和交际。研究和分析日常交际以及它们对相互关系的影响一直是许多语言学家和社会学家们关注的焦点,因为那些看起来毫无意义的误解常常会干扰人们之间的关系。本文的宗旨不在于肯定哪一种交际方式更好、更易被人们接受、或者鼓励人们完全改变其交际方式,而在于认识存在的交际差异以达到更好的相互理解和适应。  相似文献   
38.
性别和语言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话题之一.国内外的语言学家做了大量研究证明两性在语言习得,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等方面确实存在差异,进而阐述其产生差异的原因.基于以往的研究成果,本文试图从社会语言学角度,以语言学权威学者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为依据,对两性在话语风格中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话语风格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更好的进行有效的交流.只有了解两性在言语交流方面的差异人们才能在社会交往中避免交际失误,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39.
吴伟东 《兰州学刊》2012,(6):118-121
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是我国实现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议题之一。本文运用国内五大城市的问卷调查数据和普适性的社会融入指标体系,从经济整合、行为适应、文化接纳和身份认同等四个维度,对农民工社会融入的性别差异进行了全面的实证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社会融入政策的制定必须纳入性别视角,有针对性地设置性别群体的政策方案和项目。  相似文献   
40.
文章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汉语拒绝言语行为中的性别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汉语中男性和女性在拒绝策略上存在差异;男性比女性使用更多的直接拒绝策略,而女性则比男性使用更多的间接拒绝策略;女性在拒绝时比男性使用更多的礼貌策略.这些性别差异可以从社会文化角度来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