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7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57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72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人性善恶观的多元表现——析威廉·戈尔丁的《蝇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杰出的小说家威廉·戈尔丁在作品《蝇王》中表达了人性恶观。运用客观解释学理论,从作品的时代背景、表达意图等因素分析,找出作者人性恶观中具有人性善的倾向,从而发现作者写作《蝇王》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92.
人性:宪政的基础与终极关怀——西方国家宪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宪政是西方国家的产物.人性的预设是宪政之基础,即从人性恶的基础上产生了宪政;宪政的终极关怀是为了人性,即为了人性的自我完善,为了人性的真正自由.从人性的双重性来考虑和分析宪政--以人性恶的预设来对待执政者,以人性善的视角来关怀民众,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宪政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3.
小说《蝇王》探索了在文明的遮盖下人性本来固有的邪恶,并通过现实的表述展现了小说的主题。戈尔丁的战争经历确定了他作品的主题以及他看待人和人性本质的观点。战争的经历使他认识到不仅是社会的缺陷,还有人性的缺陷导致了人类的悲剧。戈尔丁认为人类不断毁掉建立更美好世界的机会,这不是他们有意识地这样去做,而是人性恶带来的结果。  相似文献   
94.
论荀子的“人性恶”及“隆礼”、“重法”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性的看法历来众说纷纭。荀子针对孟子的“性善论”提出了“性恶论” ,由于人性上的唯物观和平等观 ,他又认为人性不但应当改造而且也是可以改造的。在人性改造理论的基础上 ,荀子提出了“隆礼”、“重法”的治国主张 ,对当时及后世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
所有权的法哲学理论关乎其完善和发展,研究所有权的法哲学理论应当从多方面进行思考,黑格尔的自由意志论和所有权的人格定在是所有权的法哲学理论中最抽象的概括,从宏观上影响着所有权的产生和发展;康德的"你的和我的"理论对所有权的产生和发展具有现实性意义;而人性理论则是所有权产生的最直接原因。三种理论分别从不同方面对所有权发挥作用,共同指导和完善所有权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6.
论中国古代刑法的人性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刑法从理性存在的人性出发,既张扬人的向善能力而肯定刑罚教育主义,又坚持理智败坏人性的"反智主义"而主张刑罚工具主义的惩罚观念;从作为社会存在的人性出发,深入探讨了犯罪产生的社会根源,提出了犯罪预防和控制的综合治理理论;从作为历史存在的人性出发,既树立刑罚的历史权威,又强调刑罚的现实运用.此外,基于"性恶"与"性善"的长期论争,中国古代刑法也深深陷入教化的道德理想主义与刑罚的工具主义的矛盾之中.  相似文献   
97.
《金锁记》中曹七巧人物形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论述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对张爱玲创作的影响;揭示了家庭背景、灰色环境、好胜猜忌的性格是曹七巧形象形成因素;通过对七巧与姜季泽、七巧与长白、七巧与长安人物关系的分析,指出了张爱玲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以及在创作上对西方文学的吸收和借鉴;作者还认为曹七巧改变了关于女性的“先爱后性”的传统性爱论,七巧形象的成功塑造必将引起人们对女性学科更为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98.
性恶假设铸就了罗马私法及近现代民法之基本价值理念并直接影响其体系构建.本文致力于解析人性恶假设与民法价值理念之内在必然联系及其逻辑关联,认为人性恶假设不仅决定了民法之价值目标,也直接决定了其逻辑体系.从该一角度而论,近现代民法无异于是从性恶论之"毒树"(poison tree)上生长发育而成的灿烂"金枝"(golden branches).  相似文献   
99.
略论金庸的《连城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连城诀》是金庸的一部不引人注意的武侠小说 ,但它在金庸的全部创作中内容独特 ,地位重要。它以人性恶为叙事中心 ,描摩人类社会可能存在的种种丑恶现象 ,挖掘人性的弱点 ,并找寻到其根源———物欲 ,从而揭开人的生存之谜。它突破了传统“大侠”的观念 ,塑造了崭新的英雄狄云的形象 ,是金庸小说由“侠”的文学向“人”的文学转折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0.
顾中亚 《兰州学刊》2003,25(5):82-83
本文通过对"道德法律化"内涵的界定,论证了"道德法律化"不是简单地将道德转化为法律,而是法律调节范围的扩大化.并从人性的角度论证了"道德法律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