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4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23篇
管理学   77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37篇
人才学   34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689篇
理论方法论   144篇
综合类   2040篇
社会学   218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232篇
  2008年   221篇
  2007年   242篇
  2006年   214篇
  2005年   204篇
  2004年   189篇
  2003年   170篇
  2002年   163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盛唐山水田园诗歌具有强烈的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文章以儒家的修身养性、道家的自然无为与佛教的境界追求作为论述的理论基础,具体分析了山水田园诗歌在人生理想、前途命运和信仰追求上的悲剧蕴涵。并以孟浩然、王维的诗歌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72.
全椒吴氏家族与扬州关系密切,扬州的人文环境和吴家先辈的扬州经历使得吴氏子弟尤其钟情扬州.扬州给予吴烺诸多营养,扬州生活成就了吴烺文学、学术以及思想等方面的造诣;祖辈兴家的自豪与家业衰颓的悲伤,吴烺于此皆能找到寄托.吴烺与一大批学者的扬州交游唱和等也促进了扬州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另一方面,吴烺扬州经历及文学创作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所历经的种种苦难与不幸,说明了封建家族与封建时代文人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73.
在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研究中,除了涂尔干意义上的劳动分工以外,现代社会的个体是如何让渡自己的利益而达成群体的利益,并维持了社会的秩序呢?通过对"公地悲剧"、"囚徒困境"、"集体行动的逻辑",以及"自主治理模式"的回顾发现,上述解决之道都在一定程度上回避了社会是如何产生的问题。然而道格拉斯《制度如何思考》一书却从制度的何以生成与如何运作两个方面,同时回答了社会起源与秩序维持的两个问题。作者想要强调的是,所有的研究都要回到社会学的经典研究问题中,因为无论是社会学理论还是社会现实,都是沿着个人与社会关系这一中轴来发展的。  相似文献   
74.
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成功地塑造了女主公苔丝的形象,其文中所描写的苔丝出外谋生和一失足千古恨的悲剧,具有巨大的悲剧研究的社会价值。通过从社会和个人性格两个不同的方面分析了苔丝悲剧产生的原因,使读者在理性地欣赏其作品的同时,更深刻地感受到作品所营造的悲剧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75.
现代汉语词汇“悲剧”可能是个外来词,原本是日本文化界为翻译“tragedy”而新造的一个日本汉语词.这个词大约在20世纪初被留日的中国学者习得并引入中国.由于未意识到该词外来语的性质,中国学者长期以来对之可能存在望文生义之处,过于重视悲惨故事和悲惨结局在“悲剧”文体中的决定性作用.20世纪初,中国学界普遍的救亡图存的心理对此种中国式“悲剧”观念的流行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因此,当中国学界以“悲剧”指称“tragedy”时,“悲剧”不复是“tragedy”的简单译名,而是将“tragedy”命名为“悲剧”,“悲剧”这个现代汉语词汇自身固有的多种中国式的意涵成了理解“tragedy”的先决条件.由是,产生了学界关于悲剧的诸多争议.就汉语语境来说,“肃剧”是对“tragedy”更为恰切的译名.  相似文献   
76.
20世纪中国文学的神话记忆是神话基因在文学上的发酵与神话密码的现代性重组,主要表现为神话重述、神话意象、神话思维等基本类型,承载着传统与现代的道德内涵和悲剧性的诗性本质,为现当代作家的文学实践提供了特定的民族文化精神与艺术气质。  相似文献   
77.
张华推举陆机、陆云兄弟为"二俊",既是对吴郡陆氏家族文学与学术的肯定,又有着现实的政治谋虑,即试图通过延揽孙吴俊才而安抚江南人心。中朝人士拥有胜利者的优越感,对亡国吴士颇为鄙夷和嘲讽。陆机试图扭转这种偏见,因此当众称美故乡,又不肯听从顾荣、戴若思等人的规劝,执意卷入晋室纷争,试图通过匡世济难来证明吴郡陆氏的军事才能。孙吴亡国的耻辱和挽回家族声誉的努力,并试图去证明吴国灭亡非士人之过,这是陆机悲剧的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78.
毕淑敏小说创作中的悲剧色彩主要体现在人们追求功名利禄与自身状况的矛盾,人类有限的能力与无情强大的大自然的矛盾。女性色彩解释了女性争取合法权益与现实中性别歧视的矛盾,并再次强调女性为取得女权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79.
朱林 《学术探索》2014,(2):106-109
对于华裔美国作家黄哲伦舞台剧《蝴蝶君》的讨论,普遍着重于后殖民与性别的相关议题。本文则以个人的主体性为主要关注,并肯定本剧实为一出浪漫悲剧。试图借由黑格尔对于浪漫精神的定义与解说,用以诠释加利马在剧中的幡然醒悟,尤其是最后以死明志,透过否定的否定,在其内在的和解,亦即在绝对的精神主体里肯定自身的存在价值,体现黑格尔所谓的浪漫精神。  相似文献   
80.
通过对《白鲸》中以实马利和《白鹿原》中黑娃的分析,发现他们具有共同的人生悲剧。所不同的是,以实马利的悲剧在于他是一个保全了肉体而丢失了灵魂的流浪汉,而黑娃的悲剧在于他是一个寻找到了"精神家园"却失去了肉体的流浪汉。他们都是随风飘舞的落叶,永远也找不到真正的归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