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5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37篇
管理学   41篇
民族学   74篇
人才学   35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600篇
理论方法论   249篇
综合类   3662篇
社会学   191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88篇
  2014年   327篇
  2013年   289篇
  2012年   341篇
  2011年   378篇
  2010年   397篇
  2009年   401篇
  2008年   424篇
  2007年   363篇
  2006年   348篇
  2005年   304篇
  2004年   241篇
  2003年   234篇
  2002年   213篇
  2001年   190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6 毫秒
61.
甲申之变可以看作遗民诗僧们诗歌风格的一个转折点。国变前,为诗更多表现个人思绪,诗歌风格趋于清冷幽静、自然诙谐;国变后,注重将个人感受与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结合起来,善为兴亡之作。这类兴亡诗表现了广阔的历史内容和深沉的兴亡之感,风格慷慨悲凉,忧愤深广。  相似文献   
62.
罪者的清白     
男女间的关系,最纯洁而自然的,自然是“男女关系”。两情相悦,人之性也,圣贤凡俗莫能之外。且不说《圣经》的雅歌,印度的《爱经》,中土的风雅颂诗三百,英国人常挂在嘴边的不也是Jack has his Jiu(男欢女爱,天经地义),可见人不过是人,毕竟是人,终究是人。非要人“存天理灭人欲”(非指朱子本义),其实不免逼得人只好去通奸,死水微澜,  相似文献   
63.
陶渊明从仕到隐大致走过了努力求仕、欲罢不忍和坚决退隐这样一个曲折的心路历程,期间诗人的心境也是处在一种矛盾苦闷当中,而只有到坚决退隐之后,诗人的心境才趋于平静.他的行役诗较好地反映了其走向归隐的心路历程,同时也揭示出陶渊明的归隐是其对自由人格追求不断强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4.
铜仁徐氏,从明嘉靖初至清道光末,十二代中有18位诗人,外加两位工诗的媳妇,延时弱0多年.徐氏坚持诗礼传家,因诗育人,培养德、智、美兼备的人才,树立清廉刚正、爱国忧民的家风.  相似文献   
65.
唐代狩猎诗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贵华 《唐都学刊》2005,21(3):14-17
唐代狩猎诗数量虽不多,但作者涉及面广,无疑是辉煌灿烂的唐诗中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唐代狩猎诗创作的繁荣,与唐代朝野普遍尚猎的风尚及文人入幕、从军边塞活动密切相关。唐人狩猎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点鲜明,于中还透露出崇猎尚武、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66.
李白的饮酒诗反映了作者本人极其复杂的文化心态。对于李白 ,痛饮狂醉不只是一种外在的生活方式 ,更是其内在精神的具体体现。通过饮酒 ,诗人宣泄、消解了因无法在现实中实现独立人格而将自我与现实社会对立起来所产生的悲愤情感 ,并企望在醉的幻境中超越异化的现实世界 ,重新找到生命的本然 ,肯定自我的存在 ,实现自我人格 ,体验人生之乐。  相似文献   
67.
李德懋作为熟谙汉诗创作规律与技巧的朝鲜诗人,他创作诗歌"锤字炼意,力扫凡谿",别开异境",造句新颖和工巧,深化感情且开拓意境.同时,他对诗中对仗的妙用,不仅造成了结构上的稳定性和外观美,而且极富内在节奏感,从而凸现其辞采美与中和美.  相似文献   
68.
“诗界革命”是19世纪末为了革新诗歌而提出的重要口号,吸引诗坛不少人参与其中。但是,“诗界革命”的参与者们所创作的词,却很少受到这一口号的影响,他们似乎也并没有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词,因而使得当时已经成为抒情诗一种的词,没有像一直以来的趋势那样,力图与诗歌同步发展,而是有所疏离,甚至“缺席”。这一现象表明,即使表现全新的内容,词仍然大多沿用传统的语言要素,而这些要素,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已经具有一定的惯性,构成了特定的语码。由此看来,即使在词的诗化已经日渐成为趋势时,词坛上坚持诗词之别的力量仍然非常强大。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词在总体诗化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69.
作者以诗人的“诗眼”来透视和指陈后现代主义;在此基础上,说明和描述了自己的“第三自然螺旋型架构”理论世界,并以“零度创作”观念、诗人创作思想、时空间造型的统化力及永恒的真理的引力丰富之,从而构筑了诗的立体理论工程。  相似文献   
70.
英国小说家伍尔夫的《达洛卫夫人》和中国小说家残雪的《吕芳诗小姐》,都强调身体与精神的抗衡,并视之为人性的矛盾,但两个文本在自然、观念、社会三个层面上具体表达的身体性,彼此又相互矛盾。《达洛卫夫人》保留了性别事实,重新建立了愉悦化性欲;取消了身体的抽象普遍性,建立起身体的个体性;构建了无边界、有存亡的身体结构,将身体的意义最终归于精神。其蕴含着伍尔夫视身体为手段的倾向。与此相对,《吕芳诗小姐》则取消了性别事实,重建了激情化性欲;取消了身体的个体性,试图建立身体的深层普遍性;建立有边界、无存亡的身体普遍结构,视身体意义为身体本身。其表明,残雪把身体看作是一种目的性存在。《达洛卫夫人》与《吕芳诗小姐》互为正反命题的两种身体性,构成二律背反关系,体现出现代语境下身体审美化和身体生命化在差异中的并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