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50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42篇
管理学   798篇
劳动科学   25篇
民族学   144篇
人才学   316篇
人口学   31篇
丛书文集   1233篇
理论方法论   284篇
综合类   4120篇
社会学   1296篇
统计学   28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192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93篇
  2015年   242篇
  2014年   498篇
  2013年   471篇
  2012年   524篇
  2011年   654篇
  2010年   575篇
  2009年   681篇
  2008年   728篇
  2007年   490篇
  2006年   413篇
  2005年   383篇
  2004年   356篇
  2003年   270篇
  2002年   263篇
  2001年   197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从奥斯丁自身经历的角度,分析奥斯丁创作的时代背景,18、19世纪的英国中产阶级女性,生活在男性主导的社会里,要得到幸福,唯有寄希望于既有感情又有物质基础的婚姻,如奥斯丁笔下的女主角在感情和理性中寻找平衡,最后成为成功的家庭主妇。而奥斯丁42载的人生中,她并没有如她笔下的女主角那样在婚姻中找到幸福。反而依靠自己的写作才华,自食其力,实现自我价值。奥斯丁本人的经历,预示了女性新时代的到来,摆脱婚姻的束缚,走出闺房,创出自己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992.
王彩萍 《学术探索》2008,2(1):107-110
儒家中和审美意识要求艺术在表现情感时含蓄节制,这种审美传统对中国当代作家依然有很深的影响,杨绛作品就表现得非常典型。杨绛作品情感含蓄的表达已达到极高的审美境界:大家气象。其大家气象背后又渗透着中国式的人生智慧与境界,同时杨绛作品又彰显着对儒家“温柔敦厚”诗教的现代改造与突破。文章的一大收获在于通过对儒家美学的深入剖析从一个方面阐释了中国文化传统影响下的杨绛作品大家气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993.
声乐艺术的情感表达,是声乐艺术创造的核心.声乐的艺术魅力与美感效应,取决于声乐的情感表现."诗情--曲情--声情"是声乐情感创造的承递关系.对于演唱者来说既要体验诗情,又要把握曲情;既要具有语感又要富有乐感.在以声传情的歌唱表现中,只有深入情感体验,即准确地把握基调;又细致地丰富基调,才能使形象丰满完整,主题深刻感人.  相似文献   
994.
“卡塔西斯”一词出现于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功用的论述中。中国翻译界历来有不同的译法,文学评论界也有相异的解释;但相同之处是他们都看到了悲剧(文学)对人心灵产生的微妙影响。该文试图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探寻卡塔西斯的发生,亦即卡塔西斯是否能够发生以及如何发生的等相关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995.
张颖是一个典型的重庆妹子,性格开朗而又不拘小节。可是,年仅28岁的张颖患上了“宫颈癌”,从此失去了做母亲的权利!丈夫刘忠诚没有退缩,一边带着妻子四处求治,一边不断地帮妻子完成写“生存日记”的愿望。这对现代时尚的网络恋人,用最真、最质朴的方式诠释生命和爱情,使生命更厚重,让爱情更圣洁……  相似文献   
996.
《世说新语》中的《伤逝》篇全写魏晋名士对死者的哀悼和恸哭。从《伤逝》篇及其它的感伤故事可以看出:魏晋士人不仅以有情、重情、钟情为人格理想,而且竭力追求情感表达的自然与真诚。魏晋士人情感价值的选择与建构是在无情现实的基础上,经由无数情感的冲突,在玄学的观照下形成的,是对儒道两家传统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997.
潘冬香 《江汉论坛》2006,3(10):83-85
文艺创作中,主要的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这使得文艺家经常陷入迷狂状态,因而精神病成为他们的职业病。文艺创作需要情感投入,但又不能过度投入,不能用伦理情感代替审美情感。中国的文艺家为了让文艺为政治服务,不能与审美对象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常用科学家的方式进行创作,较少陷入迷狂状态,因而较少患上精神病。  相似文献   
998.
张会恩 《老年人》2003,(7):48-49
诗是什么?古今中外的优秀诗篇诗味隽永,历久而弥新,其本身就作出了回答:这就是诗。但从理论上来概括诗的本质特征,却因探讨的角度和研究重点的不同,形成了古往今来的种种诗学观点。诗就是诗,诗就是美,这是属于审美诗学派的观点,得到了诗学界大多数人的认同———诗,是人们对于客观现实的一种审美感受所作出的一种审美表达。请看艾青的诗《相互被发现》:“不知道有多少亿年/被深深地埋在地里/存在等于不存在/连希望都被窒息/一个姑娘深翻土地/忽然看见它跳出来/姑娘的眼睛和钻石/同时闪出了光辉/像扭开一个开关/在一刹那的时间里/两种光互相…  相似文献   
999.
论情感育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情感育人的特殊效应就是通过情感的交流,对教育对象实施"情感激发",使教育对象完成思想的转化和升华.在情感育人的过程中,教育者应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捕捉学生的思想闪光点,通过网络技术,运用情感育人,发挥情感育人的最大效应,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000.
以静制动巧测虚实:举世闻名的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明了电报机后,因为对行情不熟,也不知道自己的发明能卖多少钱。于是,同妻子商量。他妻子说:“卖三万元。” 爱迪生在同一位商人进行关于发报机技术转让的谈判中,当商人问到价格时,爱迪生心中认为三万元太高,不好说出口,总是沉默不答。商人忍耐不住,说:“那么,我开个价吧,十万元,怎么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