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58篇
社会学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21.
生活中一些奇特或寻常的景和物往往以鲜明的特征和美好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生活的启示。如果我们将这些扑人视野、印在心中的景和物,用感情的线索穿结编织起来,并赋予象征意义,那就能写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好文章。这种方法就称托物寄意,又叫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相似文献   
22.
唐大历时期,诗人多官居下僚,有志难伸,常集会唱和,因此诗歌风格、体式趋同,有类型化倾向.在"大历十才子"之外,还有江南地方官诗人群体.其中刘长卿地位特殊,诗为翘楚,是大历诗风的代表.  相似文献   
23.
24.
写景是文学作品不容忽视的经常性任务之一。我国传统的写景艺术不是只求再现自然美,而是致力于大大高出自然之美的一种艺术之美的创造。情景交融是写景艺术的最高境界;抓准特征写景得以成功的关键;多侧面、分层次、有文采的绘景敷色是写景的主要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25.
王维送别诗虽篇幅短小,但其别情的感染力并未因此而受到限制,诗人凭借其敏锐的感受力,通过对时间、地名的巧妙处理,对意象的独特把握,抒写别情与描写景物的结合,使别离之情娓娓道来,含蓄蕴藉而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26.
李仁彬作品     
学术点评 该作品表现了新疆北坡天山的美景,山泉溪流将天山乳汁倾注荒原倾入戈壁,使荒原化为绿洲。作品以溪为“画眼”,画中的景物情景交融。  相似文献   
27.
王国维先生是我国近现代史文坛泰斗,国学大师。先生学贯古今,对中国文学贡献巨大,其《人间词话》一部更是对我国古代诗词进行了最深入的剖析。文中取其中一点境界说,谈在诗词方面的一点小见解。从诗词的情与景的关系入手,论述情景之间的相互作用,从既定的意境标准入手,谈优秀诗词的情景交融。总论优秀的诗词揭示由情入境、借景抒情。  相似文献   
28.
情景交融一般是指创作主体的情感渗透于客体景物而形成的一种情寓景中的艺术形态."意与境浑"则是指诗所描写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不但能令处身于环境的主体感发、引起某种思想感情,而且能令读者感到这环境与情意之间的因果关系全然可信、自然天成而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9.
金圣叹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大家,除了对小说、戏曲评点外,他还批解过唐诗.金圣叹对唐诗的批评展现出独特的理论视野:开创分解批评理论;继承发展前代的"情景交融"说;重视虚字的艺术.  相似文献   
30.
词,始于南梁代,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代达到顶峰,成为一种完全独立并与诗体相抗衡的文学形式。宋词从类别上又被分为两大派别,分别是"豪放派"和"婉约派",前者开创自苏轼,后者则始于"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据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存词43首,在数量上虽然比同时期许多大家学者相去甚远,但是在熠熠生辉的两宋词坛却也是不容忽视的存在。李清照作为"婉约之宗",其词耐人寻味,而在这数量不多的词中,我们稍加思考不难发现,李清照的词,尤其是其后期创作的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满纸皆愁"。可见,"愁"与李清照本人以及她的词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