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38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4篇
人才学   13篇
丛书文集   291篇
理论方法论   56篇
综合类   906篇
社会学   89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云冈石窟雕刻是将佛经故事以石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经典作品,在石窟中占有重要位置。本文拟从艺术传播学的角度,对其传播技巧和传播方法进行新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42.
光怪陆离的演艺圈里有着各种各样的绝色男子:社会的精英人士,校园里的风云人物,所有人心目中的英雄……各种角色任这些美男演绎,但是要身着古装,寻找那遥远的时空气息,却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本领。小编从这个为数不多的古装美男群里挑选了几位作介绍。  相似文献   
43.
新感觉派小说的叙事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现代主义思潮推动下产生的先锋实验,表现为“欲望的放纵与追逐”;二是满足市民审美需要的通俗爱情故事,表现为“唯美纯真的精神之恋”;三是犀利地解剖人性的心理分析性作品,表现为“灵魂的搏斗与厮杀”;四是表现底层民众艰难生存之路的“左”倾作品,表现为“濒临绝境的苦难人生”.如何安排不同的情节功能,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显示了不同的意义结构和内涵.  相似文献   
44.
受贿罪作为典型的身份犯,在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中仍存在对受贿罪共犯认定的困难,非国家工作人员当然可以成为共同受贿罪中的教唆犯或帮助犯,但非国家工作人员能否成为共同受贿罪中的共同实行犯仍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45.
<正>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在《诗学》第六章里给悲剧下了一个完整的定义,他首先提到悲剧是一种摹仿,然后说明了摹仿的对象、媒介、方式等.亚里士多德也强调了悲剧的作用——"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同时在《修辞学》第二卷第五章他指出怜悯是种感觉,引起的原  相似文献   
46.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被设定为与国家工作人员具有密切关系的人员,视为身份犯。不过本罪所欲保护的法益是公务员对自身合法职权的行使的排他性而非受贿罪所要求的职务行为的廉洁性,故其不属于身份犯;另外,"密切关系人"这一概念的内涵无法被明确界定,缺乏被界定为身份的可操作性。因此应该合理地将本罪解释为非身份犯。  相似文献   
47.
<正>《我爱桃花》是一部看起来费劲的话剧。看完以后,我和身边的朋友说,真是一出好戏。我好久没有看过这样水准的东西了。他一头雾水。他说,我也觉得不错。但是你有没有注意到,后面四分之一的时候,观众  相似文献   
48.
《他们是瞎子》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小说描写了一对盲人夫妻在艰难坎坷的人生道路上相互体贴、相互慰藉、相濡以沫的故事,情节内容简单至极,然而描写艺术手法炉火纯青的运用给了这篇小说无穷的生命力。本文通过深入挖掘情节描写手法在小说中多角度的运用,揭示了作者描写写作技巧的真实感人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9.
莫言仅用43天的时间就创作了近50万字的《生死疲劳》,其创作速度之快、文本之厚重、情节之复杂都令人惊奇。《生死疲劳》的成功与莫言独特的叙事策略密不可分,"六道轮回"的叙事模式、灵活多变的叙述视角以及怪诞传奇的叙事情节,不单是吸引读者的因素,更是文本构造的支柱。  相似文献   
50.
有关后现代叙述话语对新历史主义文学提供了启发,成为其历史阐释的起点.历史叙事的建构能够用多种结构来阐释.各个结构实际运用中的呼应关系表现在具体的历史叙事中,各种历史叙事对历史的阐释都可以在写作层面和一定的历史阐释结构相对应,体现出一种结构的同质性.由不同历史阐释结构形成的历史叙事是不同文化精神在同一文化体系内冲突的显现,也正是这一内在冲突,使得历史叙事形成了个人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