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6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5篇 |
民族学 | 6篇 |
人口学 | 3篇 |
丛书文集 | 51篇 |
理论方法论 | 18篇 |
综合类 | 81篇 |
社会学 | 9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51.
下岗再就业既是一种深刻改变了我国社会结构现状的特殊的社会流动形式,更是一个关系我国当前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现实难题,对它的研究具有现实与理论的双重意义。鉴于以往研究在宏观与微观上的分野和对立,本文采用制度冲突的分析框架将影响下岗再就业的各类因素涵盖其中,在制度与行动之间互动的理论视角下展开研究,在分析了下岗再就业过程中三对制度冲突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度变迁的目标——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间的协调与整合。 相似文献
52.
文章基于布迪厄社会学理论中的"惯习"和"资本"概念,通过分析惯习和资本在《生死疲劳》英译本中的具体应用,尽可能地囊括文学作品对外译介中涉及的不同因素和主体,主要论述译者葛浩文的惯习在文本选择和翻译策略选取中的体现,以及不同资本的表现形式,并通过亚马逊读者评论分析《生死疲劳》英译本的接受情况,以期丰富社会学视角下中国文学的对外译介研究。 相似文献
53.
文章探讨了作为仪式实践者的东巴如何看待其在中国丽江纳西喜院婚礼庆典中的真实性问题。通过东巴的人生故事,文章指出,东巴对真实性的判断不仅与旅游客体、社会建构的现实或存在感有关,而且与几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整合了外在世界的仪式表演引发了表演性真实体验,并提供了一种对记忆、惯习与身体化实践之间关联的深度理解。"成为"真实是个体能动性与现实交织互动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54.
汪小红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2):71-75
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为当前社会科学领域的众多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在梳理场域理论基本特质的基础上,尝试锻造"农村场域"的概念,并从静态结构和动态结构两个层面分析农村场域权力结构的现状。正式权力主体、非正式权力主体和权力缺失群体构成了农村场域的三极权力主体,并在权力运作中体现出相互有别的权力地位,各主体在场域实践中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在博弈中构建农村场域的权力秩序。 相似文献
55.
运用法国当代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把周宁人的钢材市场当作一个布迪厄意义上的场域理解,周宁人是通过他们在场域中生成的惯习并根据掌握有的资本形塑着钢材市场,同时钢材市场也造就了一个总人口不到20万的山县却有6万人在从事钢材贸易的钢商群体,这体现了行动者与场域社会是个相互同质同步的互动关系.借助布迪厄的"场域-资本-惯习"分析周宁人钢材专业市场的行动逻辑,可为我们从经济社会学的视角进一步理解专业市场,具有学理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6.
“不证自明性”强调了个体以一种存而不论的态度,接纳意义系统所设定的主张和价值,以此构建生活世界的真实。从“不证自明性”的角度理解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这一分析进路超越了现有研究对于传统文化具体“内容”的分析,从“传统文化可以提供意义”这一基本论断,转而讨论“传统文化提供什么样的意义”或者“传统文化是否能够以一种‘理所当然’的方式赋予社会成员以意义”这一更具理论信息量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分为作为叙事体系的传统文化和作为实践惯习的传统文化;前者与制度化的大传统相对应,通过内化的方式实现“不证自明性”,后者则与弥散化的小传统相对应,通过习惯化的方式呈现“不证自明性”。在现代社会,个体处于一种意义选择的阈限状态。传统文化意义在个体情景化信息缺失或信息过载时均有可能被调用,从而体现其“不证自明性”。 相似文献
57.
从社会对个人影响的角度可以提出三个理论假设:即权力来源错位惯习与权力腐败、权力性质缺位惯习与权力腐败、权力交换漠视惯习与权力腐败.今依据36个权力腐败个案的档案信息和访谈资料分别对该理论假设进行实证分析和理论探讨,并基于以上分析和探讨提出三项对策性建议:一是坚持“权为民所有”;二是坚持“权为民所用”;三是构建权力制约的“天罗”和“地网”. 相似文献
58.
论科学传播受众的网络时代特征——基于布尔迪厄场域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时代的到来,为科学传播的发展提供了比以往更具革命性的媒介,作为科学传播的对象及最终目的的"受众",具有明显不同于前网络时代的特征,超越主客观二元对立的布尔迪厄场域理论为我们分析受众这一特征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59.
场域和惯习这两个概念在布迪厄的理论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布迪厄用场域和惯习的概念力避主客观二元对立的思想,为传统理论研究拓展了新的视角.全文主要从场域和惯习的概念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入手,侧重阐述场域和惯习在现实生活中对消费者消费倾向的影响,并对在物的消费和符号消费方面所体现出的社会差异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0.
本文对布迪厄的文化支配理论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考察。布迪厄指出,象征差异以间接的方式从属于它们所表达与改变的经济差异。而且在象征体系内,上层阶级的生活方式总是占据支配性地位,并作为一种合法品味被广泛用来对下层阶级实施“象征暴力”。象征差异体现了一种等级关系和权力关系。布迪厄的文化(象征)支配理论不仅对我们理解文化在社会结构(各种支配关系和不平等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有很大的帮助,而且也为我们剖析以各种不同形式影响和制约人类知觉、判断及行为的无形的权力作用,即“文化支配(象征支配)”的机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