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9篇
  免费   491篇
  国内免费   35篇
管理学   199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567篇
人才学   66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605篇
理论方法论   275篇
综合类   3107篇
社会学   326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178篇
  2023年   826篇
  2022年   408篇
  2021年   569篇
  2020年   457篇
  2019年   392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251篇
  2013年   221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310篇
  2010年   275篇
  2009年   238篇
  2008年   255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当前语境中,电影的意识形态功能越来越凸显,传播中国梦成为我国电影产业的重要任务。根据好莱坞剧作家布莱克·施耐德的叙事理论,在中国梦主旋律影片中,中国梦核心精神的叙事优化可以采用两种样式:其一,在关系型故事中加强人物互动及情感交流,并借助"物质化身"和"人物化身"对"精神目标"进行具象而立体、充满情感色彩的表达。其二,在塑造人物时融合其原始目标驱动与崇高目标驱动,从而塑造真实可信的个人、国家"命运共同体"的代言人,激发人民的情感共鸣与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2.
13.
14.
本文运用发生学的方法,揭示共同体观念的语词生成和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建构。第一部分,作者指出,共同体这个语词在西方语言中源于共善和公共,具有丰富的内涵。第二部分,作者指出,共同体是古希腊罗马哲学和政治学的重要概念,在哲学形上学和伦理学的语境下,共同体与共善的关系密不可分;而在政治学的语境下,共同体是公共的名词化和实体化,共善则是建构人类社会的纲领和目标。把善提升为至善是一条哲学伦理学的理论建构通道,而把善提升为共善,则是哲学政治学的通道,与哲学伦理学的理论建构通道并行不悖。第三部分,作者指出,奥古斯丁批判地吸取了柏拉图和西塞罗的相关思想,然后以公义为纲,建构了他的理想共同体———上帝之城。奥古斯丁对共善的探究,直接导致对理想共同体的理论建构。他的理想共同体以信仰为核心,以伦理为共同体成员的守则,以秩序与和谐为共同体的特色,以普爱为共同体生存与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钢琴艺术是一门表演性较强的艺术表现形式,钢琴演奏的本身就是演奏者积极调动各种感官的过程.在实际钢琴教学与演奏的过程中运用“通感”,不但可以唤起作者的广泛联想,增强表达能力,还可以调动欣赏者的想象思维,使其对音乐想象进行定向联想,获得审美活动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宋建丽  曾晞 《东岳论丛》2019,40(3):162-168
当今世界全球性治理危机一方面集中地体现在资本主导的全球化弊端的全面爆发;另一方面反全球化(或逆全球化)浪潮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全球治理的难度。阿玛蒂亚·森和玛莎·努斯鲍姆以人类繁荣为宗旨,努力超越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的二元对立,寻求一种将有尊严的人类生活包含在内的"能力路径",为解决全球治理难题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但由于该方案没有涉及全球经济、权力等核心议题,从而存在一定的缺陷。人类命运共同体范式以马克思"类存在"哲学为理论落脚点,超越以往全球治理的"能力路径"以及其他方案中存在的固有的对立和藩篱,寻求多元基础上的互利共赢、对话协商,以实现人类社会的持久和平与整体繁荣。  相似文献   
18.
嵌入和脱嵌在泰勒的思想体系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在“大脱嵌”之后,现代世俗社会才最终形成。从前现代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型涉及到三个不同的方面:自我认同的转型、社会想象的转型和宇宙想象的转型。前现代的“可渗透的自我”深深的嵌入到迷魅的宇宙和社会之中,并通过这种嵌入而获得对自身身份的认同。随着大脱嵌的到来,自我脱嵌于旧有的宇宙与社会,对自身、社会和宇宙的想象模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脱嵌不但带来了自我认同的转型,同时也带来了社会想象和宇宙想象的转型。因此,追溯大脱嵌的最初的源头也就具有了重要的意义。其实,早在轴心时期的宗教中就已经隐含了脱嵌的源头,个体性的自我已经初具雏形。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主要从建筑空间设计的角度说明记图的必要性。着重探讨记忆图像对空间设计的作用。认为记图是学习设计空间的基础,通过记图积累表象,促进、发展空间感受与空间想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