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33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22篇
管理学   221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113篇
人才学   92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232篇
理论方法论   357篇
综合类   3602篇
社会学   399篇
统计学   1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324篇
  2013年   305篇
  2012年   324篇
  2011年   362篇
  2010年   370篇
  2009年   393篇
  2008年   455篇
  2007年   359篇
  2006年   338篇
  2005年   340篇
  2004年   341篇
  2003年   297篇
  2002年   291篇
  2001年   226篇
  2000年   222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权德舆,中唐文坛诗文创作大家,时人评价甚高。今有《文集》五十卷行世,其中诗十卷(含赋三篇),共356首。其诗歌创作讲究意境的营造,追求的是恬淡自然的诗风;还有一些诗歌承袭了盛唐风骨,显现出雄浑壮阔之意境。  相似文献   
12.
《吉尔伽美什》是目前世界文学中已发现的最古老的一部英雄史诗,是古代巴比伦文学的杰出代表。它与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之间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少个性差异。如果我们从比较研究的角度系统地梳理这些异同,必将有助于深入理解《格萨尔王传》的艺术魅力、文化内涵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左传》这部史书的文学观常与政治、文化、社会伦理、艺术等融为一体。主要体现为:一、称诗言志,借用现成的诗章来说明自己的意志,并往往表现为断章取义。二、美善相济,强调“立言”须服务于当时价值体系,但又不能忽视文辞的审美要求。三、和而不同,表现为文艺上的杂多而一,不同声律、风格相和谐的审美理想。四、中和之美,要求以理节情,温柔敦厚。  相似文献   
14.
屈原的祭事诗《九歌》具有深婉的人情美 ,其中的人与物、环境与神灵的关系和谐统一 ,展示了别具一格的自然美与瑰奇温情的神灵世界。而这种人情美的构筑 ,与春秋战国时代“以善为美”的道德伦理哲学及屈原“美政”的社会政治理想是密切相关的。可以说 ,《九歌》的永久魅力不仅在于外在的形美、境美、事美 ,更在于其深层的“善美”。  相似文献   
15.
杨晓瑜 《南都学坛》2002,22(1):74-76
驹子、陈白露分别是川端康成、曹禺悲剧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 ,她们都倾注了作家对悲剧人物的挚爱 ,呈现出美的韵味 ,但是由于两位作家在对待人生、社会的态度 ,在对待“悲”与“美”的关系上存在着认识上的根本差别 ,从而使其悲剧有着不同的内涵 ,即 :川端康成是“既悲且美 ,悲美同在” ,曹禺是“因悲而美 ,悲美相映”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根据许渊冲的“三美论”,分析王佐良译的《西风颂》在传达原文的意美、音美、形美三方面的得与失,探索如何更好地实现诗歌翻译的“三美”,以期对诗歌翻译能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7.
林庚白是南社的重要作家之一,研究近代文学的学人往往简单地视林庚白为宋诗派成员,但事实上宋诗不能涵盖林氏一生诗歌的情感内容和艺术风貌。从早年对同光体的追慕到后来对宋诗派的反叛和超越,林庚白对同光体宋诗派理论的内省与改造体现在藉诗写史的自觉性,情绪与情感的现代性以及以社会主义者之身世与怀抱而为诗三个方面,为传统诗词创作注入了新的精神  气质和思想内涵。其五四以后的诗作也显示了旧体形式的诗歌在主动顺应历史潮流,渗入时代精神的条件下的内在生命力和创作实绩,不应为近现代文学研究所忽视。  相似文献   
18.
幼儿教师应深入挖掘幼儿文学作品中的审美价值 ,利用其美的特质、美的语言、美的形象 ,促进幼儿思维与语言的发展 ,让幼儿在美的享受中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 ,心身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艺术观认为艺术是美的集中表现 ,一切艺术皆是美的。现代艺术的诞生 ,以无可争辩的艺术实践瓦解了以往的艺术本质理论 (最根本的瓦解发生在后现代艺术当中 ) ,艺术似乎无可奈何地成为不可言说的存在 ,完全成为一个“开放性概念” ,不需任何外界条件的证明。“凡是艺术都是美的”失去了概况力 ,“美”和“艺术”缘分已尽。这从康定斯基艺术个案中可以有分明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法国 1 8世纪画家格瑞兹的油画作品《破壶》中的少女形象画得十分可爱。此画参展时引起强烈的轰动。观赏此作品 ,注重分析了美的形象的极大感染力以及美的形象对艺术作品产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