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5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376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21篇
人才学   21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228篇
理论方法论   51篇
综合类   934篇
社会学   71篇
统计学   58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陈雪 《经营管理者》2011,(8):169-170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过程中,企业高管都在思考这么一个问题:如何通过人员招聘、薪酬管理和绩效评估的实践过程来提高组织绩效。本文从组织支持理论出发,基于心理感知度的基础,探索人力资源实践与组织公民行为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说明如何通过组织激发公民行为来促进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102.
理工专业的古典文学教学,是当代高等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相关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对理工科学生进行古典文学记忆训练、感知训练、创作训练等教学试验,根据理工专业学生的接受屏幕,建立学生与古典文学的紧密联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试验结果表明,相关的教学改革与尝试可以继续推进,而具体教学设计则需要在实践中逐步修订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3.
直辖以来,重庆城市建设的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发展,城市品牌形象得到较大提升.为深入了解重庆城市品牌形象在市民和外部观者心中的感知状况,从市民和外部观者的满意度出发,调查分析城市利益相关者对重庆城市环境和内部品牌的感知状况,以期对重庆城市品牌塑造和城市治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4.
分析了深度业务感知的需求与现状,及其用于识别P2P的应用;对比了现有网络和NGN的区别,总结了运营商应对P2P的措施及各措施的优缺点,以及运营P2P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分析了深度业务感知现有技术的优缺点,明确了深度业务感知未能完全达到电信级要求的背景,提出了电信运营商介入P2P运营的具体方式。该运营方法与传统方法的区别在于合理利用了P2P技术的优点,是一种融合各方优势的运营模式,深度业务感知技术在其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105.
了解客户的价值关注因素是提升客户价值的基础。基于此,在介绍层次分析法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AHP的价值感知分析模型。并结合实证研究阐明AHP法在定量评价用户价值感知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6.
基于顾客感知价值的顾客满意研究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顾客满意视为最重要的成功因素。企业界和学术界以往把产品或服务质量作为决定顾客满意的主要驱动因素,比较忽视顾客在交易全过程各种形式的付出。顾客感知价值是顾客对产品与服务在权衡利得与利失基础上形成的评价与偏好,是决定顾客满意的重要前提。顾客感知价值与顾客满意间存在层次上的互动,从而形成不同层次的顾客满意。顾客感知价值为企业真正实现顾客满意管理提供了新的认识途径和管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7.
让学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学走近现代信息技术也是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它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拓宽语文课堂时空,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08.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命题的一个重要前设就在于:内感知相对于外感知所具有的明见性,或者也可以说,我思相对于所思所具有的确然性。由此而导出的结论是我在相对于其他存在的自明性。这个开近代哲学之先河的立论虽然在近代哲学史上不断受到争议,但真正的挑战在本世纪之前还从未出现过。只是通过胡塞尔现象学的意向分析,我们才可以发现这个立论之所以不能成立的原因:无论是内感知还是外感知,它们都具有“共现”的成分。因此,自我与他人、事物一样,都是意识活动“构造”的结果,在认识论上并不具有优先的地位。这里的研究将析出并再构胡塞尔在这个问题上的现象学分析,目的在于揭示这些感和类型所共有的本质结构。  相似文献   
109.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认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目的在于:学校要教人学会在美的世界里生活,使没有美就不能生活,让世界之美创造出人本身之美。美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0.
不同利益细分主体对韩国旅游形象感知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近千名游客对韩国旅游形象的感知,运用多元统计技术手段分析探讨了探求型、社交型、迷茫型、逃逸型四种不同利益主体与形象感知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探求型游客对韩国旅游形象感知最明显,其后依次是社交型、逃逸型、迷茫型游客。基于四种不同利益主体的感知差异对韩国旅游形象的定位和形象营销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