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43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35篇
人才学   27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296篇
理论方法论   375篇
综合类   596篇
社会学   203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234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近代中国慈善教育事业经历了发轫、初步发展、兴盛和衰落等四个阶段,不同阶段都呈现出不同的内容特点与时代表征.纵观其发展进程,它不仅是一个中国慈善事业由传统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中西慈幼文化融合的过程.近代中国慈善教育事业在继承传统做法的同时又注重借鉴西方慈善良法,救助了众多孤苦孩童,并结合时代需要,重视教养兼施,传授适当技能,使其自食其力,自立于社会,这有利于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92.
民营企业的慈善捐赠是为寻求金融资源而与政府互惠的一种战略行为.本文以2007-2010年1489家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验证了民营企业慈善捐赠对债务融资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政治关联和政府的作用.研究发现,民营企业慈善捐赠有助于债务融资.这种效应主要发生在政治关联民营企业中,而且信贷分配市场化程度越高,慈善捐赠对债务融资的影响越小,政治关联对两者关系的影响也越小.进一步研究发现,慈善捐赠对债务融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长期借款上,管制行业政治关联民营企业的慈善捐赠更有助于债务融资.政府通过对信贷分配的干预与民营企业进行资源交换,是政治关联民营企业慈善捐赠影响债务融资的关键.本文的研究立足于经济社会转型期中国的现实情境,从债务融资角度,证实了民营企业通过慈善捐赠“购买”金融资源的行为逻辑,这对于理解我国民营企业慈善捐赠动机和影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3.
单方承诺之慈善捐赠因缺乏特定的受赠人,捐赠人不履行捐赠承诺的可能性增大,且在其不履行捐赠承诺时,依现存法律无法追究其法律责任。慈善宣言信托与单方承诺之慈善捐赠具有极大相似性,可用来解决单方承诺之慈善捐赠的法律规制困境。同时,随着慈善宣言信托设立灵活、经济便利、缓解信任危机、丰富慈善机制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其在中国实践和理论界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慈善宣言信托在中国法律体系中尚处于缺席状态,为此需打破在中国认可慈善宣言信托的理论障碍,探索慈善宣言信托与单方承诺之慈善捐赠结合的合理性,从信托主体的确定、信托的设立和生效、信托财产范围的确定、信托财产独立性的保障、信托的变更终止和信托的监督管理等方面构建中国慈善宣言信托制度。  相似文献   
994.
995.
福利资本主义是美国企业应对劳资关系危机的一种解决方案,其实践不但为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提供先例,同时也在美国社会推动并形成一种大企业有责任承担其雇员福利的理念.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化时代严重对立的劳资关系、资源有限的联邦政府难以解决雇员福利、企业家的慈善思想与利润观念、大型企业及管理资本主义发展等因素共同推动美国企业福利资本主义实践的兴起.  相似文献   
996.
《中国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出台给宗教工作提供了崭新的历史机遇。该法提升了慈善立法的位阶和效力,克服了之前相关法律文件繁杂低效的弊端;它明确将慈善组织作为慈善活动主体,并设定了较低的准入门槛,规范了主体资格和行为要求;对慈善组织的行为准则、内部治理、信息公开等方面,都进一步严格和细化了管理规范,有助于宗教慈善主体实现内部管理规范和外部公开透明的基本诉求。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将推动我国宗教慈善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997.
2016年3月公布的《慈善法》最终确立了慈善组织认定制.慈善组织认定是由认定机关对组织的慈善属性做出肯定的行政确认行为.已认定的慈善组织具有特定的法律地位,包括享有冠名权、公益捐赠票据申领权、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确认权、公开募捐资格申请权等.慈善组织认定的申请主体是非营利组织,不限于在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民政部门应该建立慈善组织认定委员会进行"慈善属性"的事实判断.慈善组织的认定标准包括具备法人资格、以慈善活动为宗旨、满足慈善活动支出和管理费用标准、不以营利为目的等.目前,慈善组织认定的法律规定仍有不足之处,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补充和细化.  相似文献   
998.
中国历史上常把社会救济称为慈善,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官方将其分为官办慈善、公办慈善和私办慈善.随着中国与西方交流的深化,人权观念、政府责任观念和社会连带责任观念的传播,在南京政府时期开始有意识地将官办慈善与民办慈善区别开来,并逐步以"社会救济"一词来取代"慈善"表述,将社会救济作为一项国家政策并制度化.到20世纪40年代,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一起,纳入国民政府的民生政策范畴,推进了民国社会保障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999.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它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临着任务重、时间紧的问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发挥慈善实践的作用,更需要发挥慈善伦理的指导作用,一方面,慈善伦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共享发展理念的价值取向一致;另一方面,变革传统的慈善伦理,发挥慈善伦理对慈善实践的积极指导作用,有助于规范慈善实践活动,创造良好社会风尚的同时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000.
明清文献记载了大量有关商人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事迹,也塑造了较为完美的商人形象。他人的劝捐和求助,以及商人自身所遇是商人获取善举信息的主要渠道。促使商人产生善举行为的原因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商人本身因素,如财富观、社会人文环境,商人对安全、尊重、名望的需求等等。对施救者(商人)与求助者(其他群体)而言,善举是一种有偿的互动,双方各取所需。在常态过程中,他们可进行良好的互动;而一旦求助者超出了界限,无休止地索要,商人们便会选择逃离,甚者因此家道中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