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53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57篇
人才学   2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14篇
理论方法论   66篇
综合类   966篇
社会学   92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张爱玲小说善于套用传统戏曲的命名、用语来营造小说气氛和氛围,或隐喻或颠覆或象征,借用传统资源.表达现代主题。小说题目、主题、人物塑造上都具有戏剧化倾向。戏剧元素的借用强化了叙事效果,人生如戏的认知,更突出了张爱玲作品的悲凉色彩。  相似文献   
22.
关于戏曲传承与创新问题,目前业界存在一些认知误区,如过分强调模仿,缺乏逻辑思维;惧怕引进新元素,反对创新努力;漠视观众需求,违背艺术规律。从社会文化角度看,崇古思维、农业思维和江湖思维是戏曲创新面临困境的思想根源。对于戏曲传承与创新,我们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是:动态传承祖先文化,辩证看待传承与创新;以开放心态重视观众需求,促进艺术融合;以史为鉴,尊重艺术规律,推动创新;解放思想,以包容心态促进戏曲评论发展。  相似文献   
23.
"美声唱法"早已传入中国并已开花结果,但多年以来中国的民族歌剧体系却一直未能建立起来,这是个重大缺憾。因此研究建议采用"移植法"和"嫁接法"来解决创建中国民族歌剧体系的问题。"移植法"是引进欧美歌剧,把欧美歌剧逐渐中国化,"嫁接法"是中国传统戏曲的逐步欧美化,是从中国戏曲里"中心开花"式地嫁接出中国民族歌剧体系来。  相似文献   
24.
"学报体"指发表在我国社科学术期刊上的文章所体现出的某些共性,既涉及题材内容,又涉及风格气象。我国社科期刊自创立至今,事实上存在着作为"正体"的和作为"伪体"的两种"学报体"文章,前者应得到护持,后者应受到贬斥。"正体"文章之长的主要体现是:分学科门类表述高深问题研究新得;举充分依据细密论证大小论点;以人文关怀给力社会发展;有较多行文规范服务内容表达。"伪体"文章之弊主要表现为:形式完备而内容贫瘠;"八股化"程度严重;缺少淑世情怀。当今"学报体"文章的改良,应先从三个方面做起:变文章评价由"重量轻质"为"重质轻量";变文章体式由"一体独大"为"众体并茂";变文章语言由"重质轻文"为"质文双重"。  相似文献   
25.
清代中期,北京戏曲舞台上演绎的很多曲目取材于《金瓶梅》,人物情节虽较小说略有变化,但继承关系明显。大量的《金瓶梅》戏曲演出史料以及相关禁令无一不彰显《金瓶梅》在清代中期北京传播的广度。文人墨客或者达官贵人对《金瓶梅》戏曲的接受程度和对演员的评价再现了戏曲《金瓶梅》在当时受欢迎的程度。  相似文献   
26.
富连成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国戏曲教育史上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富连成之所以持续时间最长、成就最为突出,是由于其优化而严密的科班组织形式,即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严密的组织运作机制、优秀的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以及严格的教学安排等。作为一个传统戏曲的优秀科班,富连成面对时代大潮,遭遇到了不可抗拒的挑战,既受到在戏曲市场与同行"演"的挑战,也受到中华戏校"教"的挑战。富连成被迫解散不能过多地归结于其自身的缺陷,它被社会洪流碾压而亡。即便对恢复富连成作了大量努力,在面对时代的变迁与变革时,其力量也显得微乎其微。富连成在戏曲教育方面的成就,对当下戏曲教育与戏曲发展均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27.
陈鹏辉 《中国藏学》2012,(2):129-134
1906年,张荫棠奉派前往西藏查办事件。张荫棠到藏不久,就遭到以"有令喇嘛尽数还俗,改换洋装之事"的弹劾,这条弹劾见之于《清德宗实录》光绪三十三年正月己亥条,长期以来,人们每每援引此条对张荫棠劝导的藏俗改良做出了"强令"、"脱离西藏实际"等评判。张荫棠遭弹劾一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笔者尝试做一些探究,以还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28.
秦璇 《决策探索》2014,(18):81-82
豫剧,是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分布广泛并且影响深远的戏曲剧种之一。早在2003年10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国务院于2006年5月把它收录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注重世代相传的创作和传承方式,豫剧作为河南省戏剧的一个代表剧种,归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保护的范围,因而做好豫剧的保护和发展工作则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9.
作为明代吴江派具有代表性的戏曲理论,"有意驾虚"倡导的戏曲创作"不必与事实合"一说可谓独具匠心。它不仅很好地解释了戏曲创作中关于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二者的关系问题,而且为剧作家如何实现成功创作指明了方向。本文试从这一观念出发,结合古今相关创作案例,分析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二者辩证关系的基础,考究当今时代的戏剧创作。  相似文献   
30.
王静  锥光 《北京纪事》2014,(7):44-45
2014年6月1日10时,“北戏书馆”接牌仪式暨“北京评书”传承基地授牌仪式在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少儿戏剧场”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