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0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7篇
人才学   11篇
丛书文集   302篇
理论方法论   47篇
综合类   759篇
社会学   75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51.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西方文化的强势输入和新兴文化的冲击,民族戏曲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处于危机状态之中。为了保留民族文化的根须和火种,守护民族精神的家园,维护民族文化主权和国家文化安全,抵御西方强势文化的渗透,必须坚定地对民族戏曲实施"活态保护"的策略。实施"活态保护",必须强调民族戏曲的原创性(鲜活的舞台性和立体性),认真进行抢救、恢复和重建。强化民族戏曲的主体性,保护传承人,推星造星,实行人才来源多样化,吸收壮大戏曲志愿者队伍。突出民族戏曲的双向接受性,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观众,扩大民族戏曲的群众基础。坚持发展的观点,刷新文化精神,既重"硬件",又重"软件",保护与利用兼顾。  相似文献   
52.
随着电影、电视、网络等媒介的出现,传统戏曲受到冲击,成了落后、古板、过时的代名词。现代社会中,我们随处都可以听到年轻人哼唱歌曲,但是戏曲只是在一些小公园中由年长的票友演唱。古老的戏曲艺术如今处于边缘化状态,本文将从戏曲的发展历程,及其与电影、电视、音乐的对比,浅析戏曲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53.
节日(包括宗教节日、岁时节日与个人节日)是连接宗教仪式与成熟戏曲的中间地带,节庆仪式也是祭仪与戏曲之间的桥梁.戏曲在节日中走向成熟,又以节日为主要传播通道.因此,对于节日风俗与戏曲文化关系的探讨便显得尤为重要,百年戏曲研究史已或隐或显地触及这一领域,前贤时俊已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但也留下了不少有待开掘的空间.  相似文献   
54.
《中外书摘》2009,(10):50-50
学苑出版社多年来始终致力干中华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近年陆续出版的多种精品戏曲图书不仅是珍贵的戏曲资料,同时具有极强的史料和文献价值,在国家级评选中屡获殊荣。  相似文献   
55.
“剧诗说”析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庚"剧诗说"是在传统曲学影响下,借用西方的概念,并结合中国戏剧的实践而逐渐形成的."剧诗说"在肯定戏曲与中国古典诗歌艺术传统的密切关联、揭示戏曲的"诗化"本性、抒情写意的特质及编演上对"诗意"的追求诸方面都有着独到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尤其是它提供给了我们一种诗性领悟戏曲艺术精神实质的方式,意义更是重大.但作为概念."剧诗说"还存有某些西方理论话语移植和改造的痕迹,并且基本上是以文学为参照系,这样一来,它在表征作为综合性舞台艺术的戏曲的本质方面,难免存有遗憾.事实上,包括张庚"剧诗说"在内的现有戏曲本体研究成果都或多或少存有此弊,即试图对"戏曲是什么"作出一言以蔽之式的回答,这实际上已涉及到悟入戏曲艺术精神所需的思维方式及言说方式.因为众多已有的戏剧本质学说,大多流于自然主义的经验归纳,也即说,其理论前提多数来自经验,而很少在一个更基础、更具前提性的本体论层面反思;而少数进入戏剧本体论领域的,又往往对本领域的前提性问题缺乏自觉或漠不关心,使得界定往往是非反思的.在这个意义上讲,成熟的戏曲本体研究必须有效借鉴某些哲学的运思方式.  相似文献   
56.
泉州戏曲,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系闽南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同仁考证文献,追溯源委,并不局限于南戏本体的研究,而将其置于政治、经济、文化、民俗、宗教、教育、音乐等领域来探讨,产生一批富有创见的研究成果.与此同时,台湾戏曲学界也掀起一股研究泉州戏曲的热潮,尤其是一大批硕、博士论文的出现,将泉州戏曲研究推进到各个关联的文化领域,使之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力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57.
戏曲音乐是中国古老艺术形式之一,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音乐也应该有所创新,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戏曲音乐教育对该门艺术的创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正是戏曲音乐教师肩负的历史使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改进教学模式,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其次要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和认知能力.长此以往地推进,戏曲音乐才能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8.
韩旭 《北京纪事》2013,(6):43-46
方旭:男,汉族,1984年生,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现于北京京剧院工作,宗裘派花脸,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方荣翔嫡孙。自幼考入中国戏曲学校,师从杨博森、邓沐玮、宋昌林、张关正等老师学铜锤花脸,打下坚实基础。2009年进人第五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深造。同年拜京剧名家孟广禄为师。  相似文献   
59.
中国传统戏曲在20世纪50 年代的戏曲改革之后,使专业化分工的艺术生产方式得以实现.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戏曲的生命力在以西方流行音乐传播为主要基础的大众文化消费方式的冲击下日渐式微.由此,中国流行音乐人在不断探索一种使戏曲融入流行音乐的新形式,虽然当前略显凌乱,但仍昭示了一种新的、独到的艺术欣赏原则正在崛起.因此,只有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母体生长,中国流行音乐才能在当代流行音乐的图谱上开掘出具备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新音乐类型.  相似文献   
60.
清代乾嘉时期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由理学迈向朴学之重要转型期,也是中国戏曲评点理论发生转变的关键期.清代戏曲评点在清初顺、康年间达到鼎盛,乾隆以后又迅速走向衰落.较清初而言,乾嘉时期的初戏曲评点在延续中有变化,主要表现在:戏曲叙事结构理论的延续与变异、形式批评的崇尚和反剧场化的艺术追求.这是时代思潮规训和文人戏曲评点家忽视戏曲综合性艺术的"类"特征二者合力的结果,标志着古典戏曲评点日渐走向衰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