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9篇
管理学   2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45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59篇
社会学   64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一个温和的人在思考自己的温和时,也有一种隐约的不安:温和是一种谋利的伎俩吗?如果不是,温和显然是一种文化的弱势,远离力量、激情和锋芒,甚至有一种缺乏想象力的意味在里面.所有的对比,在这个时代,都使人容易向往自身拥有一种强大的能量.我们是经常坐卧不安的一群人,不是因为睡眠不佳,而是,我们总是要个不够,太多的匮乏和匮乏造成的可怕的经验,让我们永怀饥饿和对饥饿的恐惧.当我们试图把握自己时,我们既是含糊的,又时常有一种你意想不到的锋利.我们会说,这样的迷惑不解也不时困扰了心灵的安静.  相似文献   
12.
海明威小说的情绪线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小说感人的艺术力量来自于其作品中一条流动的线索———情绪。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影响、作品特有的情节结构和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 ,特别是战争的经历都是这条情绪线索形成的原因。这是一种对死亡的恐惧、逃避和无可逃避的情绪 ,而最后作者又以行动为这一情绪划上了句号  相似文献   
13.
90年代一部分新诗浸淫干孤独的自白,流露着颓废的情趣与哲思,表现为倒退的时间观和空间恐惧意识,与美国"自白诗"有某种相似.这是社会转型期自我困惑、迷惘和心灵痛苦在诗歌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疼痛与恐惧     
早上起来,从冰箱里取出牛奶,您得把它热一下。放进微波炉中用不了两分钟,听见“当”的一声,你知道牛奶已经热好了。打开炉门,牛奶的芳香立时充满了整个房间。然而就在刚一接触杯子瓷柄的刹那,你突然感到一阵剧烈的灼痛。该死的疼痛来得太快,你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松手,只听得“啪”的一声脆响,杯子摔破在地,牛奶溅得沙发、地毯、干净的裤子和那双刚买的新皮鞋上……  相似文献   
15.
《领导文萃》2013,(9):72-75
一、从"网络恐惧"到"微博恐惧",微博"双刃"效应更加凸显近段时期以来,"微博反腐"成为一种流行现象,微博的裂变式传播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微博对权力腐败、个别官员道德堕落的揭露,让广大公众和官员深刻感受到了一股"微"而弥强的冲击波。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以来,有关部门对微博上的各类举报回应更加及时、积极,这一方面大大提升了公众通过微博举报的热情,有利于形成官方与民间的反腐合力;另一方面,因为微博传播的裂变性、快速性,不实信息与传闻也往往使被举报者  相似文献   
16.
心中的野狼     
在一个很远的地方,有一年冬天,天气非常寒冷。人们去向国王诉苦,说有一群凶残的野狼袭击了他们的牲畜和家禽。国王马上召集卫队中最优秀的武士。命令他们去消灭这群凶残的野狼。国王说:“等明年春天你们回来的时候。我将邀请你们中功劳最大的那个人和我共进晚餐。”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方悼亡诗多寡不一的深层原因是缘于对待死亡的不同态度。中国人不能超越死亡的恐惧,所以悼亡诗特别多;而西方人对待死亡较洒脱,故悼亡诗相对较少。对死亡的不同态度是由两者的信仰和宗教差异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爱伦·坡的小说大都以谋杀、恐怖、死亡为主题,作品透露出一种神秘、恐惧的气氛,这与他悲惨不幸的生活经历有关.他不得不以幻想来充填自己孤寂的心灵,把隐藏于自己心灵深处的恐惧渲泄出来.恐惧是其小说之魂.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莎士比亚的晒部罗马悲剧和四大著名悲剧探讨了剧中反映的至高无上的父权意识、贯穿全剧始终的“阉割情节”以及莎翁笔下的两极化的女性形象,从而认为莎士比亚在其悲剧中反映的女性观是保守的、守旧的。比其在喜剧中反映的女性观更具有悲观性和失望感。  相似文献   
20.
天使的吻痕     
莫兰 《伴侣(A版)》2008,(1):38-38
正大学时代,我认识了一个年轻人。他脸上有一块巨大而丑陋的胎记。紫红的胎记从他的左侧眼角一直延伸到嘴唇,好像有人在他脸上竖着划了一刀。英俊的脸由于胎记而变得狰狞吓人。但外表的缺陷掩盖不了这个年轻人的友善、幽默,积极向上的性格,凡是和他打过交道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喜欢上他。他还经常参加演讲。刚开始,观众的表情总是惊讶、恐惧,但等到他讲完,人人都心悦诚服,场下掌声雷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