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9篇
管理学   2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45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59篇
社会学   64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死亡恐惧与异己恐惧——论存在主义的死亡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死亡问题,向来与哲学的发生和发展紧密联系。对死亡的思考,也许正是存在主义哲学产生的契机:死亡恐惧,既为存在主义的情感之源,又乃存在主义哲学的推动剂。死亡意识的分歧,也规定着存在主义流派内在的差异。先期存在主义,以重造死亡恐惧,强化每一个个人“我自己的死”,进而过渡到充分意识“我自己的在”。后期存在主义,以异己恐惧取代死亡恐惧;在人神分离前提下,自然界、其他人、自己,都可能成为地狱。随死亡意识的更替,“向死的自由”,也迈向了“绝对的自由”  相似文献   
102.
卡夫卡的创作中表现出一种以恐惧为指向的生存形而上学。生存的本质不在于现实性,而在于可能性,可能的生存是本质的生存。但是可能性是还没有到来的,它永远可能向坏的方面发展,所以,人对未来充满恐惧。在恐惧心理中,个体通过无限缩小自身达到了对恐惧的渴求。这种对恐惧的矛盾态度是卡夫卡创作中最为奇特之外。本文以个案分析的方式来显明卡夫卡的恐惧的生存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03.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体现出强烈的悲剧意识。它的悲剧意识体现在对战争恐惧的感悟与理解、死亡的抉择、孤独的守望与无声的反抗之中。它通过小说主人公霍尔顿离开学校,在纽约闯荡三天中的精神痛苦和心理矛盾表达出了塞林格个人的悲观意识和他自身处境的困惑与迷惘,并对小说主人公的执迷与心理困境充满了悲悯与同情。  相似文献   
104.
论中西悼亡诗的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方悼亡诗多寡不一的深层原因是缘于对待死亡的不同态度.中国人不能超越死亡的恐惧,所以悼亡诗特别多;而西方人对待死亡较洒脱,故悼亡诗相对较少.对死亡的不同态度是由两者的信仰和宗教差异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5.
詹姆斯·菲里莫·库珀的代表作《最后的莫希干人》通常被认为是一部边疆罗曼史或革命历史小说,然而小说中充满了哥特色彩。分析表明,书中的洞穴和墓地是美国版本的哥特背景,而印第安人带给读者的恐惧等同于哥特小说中的恶魔和鬼魂带来的恐惧。处于陌生环境中的白人内心的不确定和不安全投射在外在的环境中,产生了深刻的恐惧效果。库珀将哥特元素与美国的经历和荒野结合起来,实现了对哥特的美国式书写,这种别样的哥特小说对库珀本人的创作和美国文学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6.
拉金认为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但正是因为如此,死亡的意识和对死亡的恐惧使生命获得另一种超脱的性质。本文将在拉金诗歌中死亡的意象世界里。分析诗人对死亡恐惧的原因,并发现对死亡非宗教的超脱途径。  相似文献   
107.
西方文坛演进到20世纪,没有哪位作家比卡夫卡更擅长和专注于塑造弱的人物形象。卡夫卡是弱的天才,也是弱者的代表,他把自己以恐惧为特征的内心直觉和体验演绎在小说中,并以富有"生存意识和处境意识"的个体叙事话语塑造了诸如K等经典的弱者形象,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存在主义美学叙事。文章从对存在即人的本质的澄明,对世界矛盾性存在的敞开和对传统叙事美学的颠覆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8.
人类社会的进步需要持续不断地自主创新,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样需要不断的自主创新。由于人们对于风险的感受和预期会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进而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因此,为了鼓励人们"冒险"去创新,除了采用传统的增加参与者收入、减少或补偿参与者成本支出等政策手段,更应该建立健全社会风险管理体系,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进而达到鼓励创新的目的。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证实了上述命题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9.
《狂人日记》提供了思考现代文学中现实主义、现代、主体等一系列理论命题的契机。作为巴赫金“思想小说”意义上的《狂人日记》,描绘了一种理性的、以“恐惧”为内核、有行动能力的现代主体。接续着以竹内好和伊藤虎丸为代表的战后日本鲁迅研究的思考,指出这样的主体形态是中国独特的现代历史进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0.
巫卜散文是先秦散文的肇端,它蕴含着先民深层的思想情感。它在形式上由质朴古拙的甲骨卜辞到修饰润色的《易经》卦、交辞,再到哲理性的《易传》。随着外在形式的变化,它在内在情感也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心理流程:由对自然和社会的恐惧、惶惑到朴素的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