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9篇
管理学   2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45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59篇
社会学   64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同性恋现象由来已久,但直到现在,由于各种原因,同性恋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同性恋群体面临很多问题。本文探讨了同性恋群体存在的几种问题,并尝试性的提出几种解决问题建议措施,旨在对同性恋群体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2.
情绪对决策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的重视,这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是,以往的研究简单地依据一个维度把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探讨它们对决策的不同影响,得出的结论是积极情绪使人做出乐观的判断,表现出较高的风险寻求偏好;消极情绪使人做出悲观的判断,表现出较高的风险规避偏好。基于这种粗略的分类,笔者比较深入细致地探讨了两种消极情绪—愤怒与恐惧对决策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情绪对决策具有不同的影响,愤怒组表现出较高的风险规避倾向,而恐惧组对决策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3.
饥饿与恐惧历来就是作家创作的源泉,只因伴随而来的沉痛、苦难以及现实的挣扎都是对生命的挽歌或者涅槃,《蛙》就是这样一部内容深厚的作品。作家莫言的小说《蛙》立足于我国计划生育的大环境,立足于高密东北乡的计划生育现实,立足于一村一乡的由于计划生育所带来的生命变迁。由底层叙事所衍生出的死亡阴影,由乡村记忆所牵出的动物恐惧,最终都回归于人类深重的自我解构之中,从而使主题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24.
现代的西方西绪福斯精神孕育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新悲剧意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形象是“意识到一切都是荒谬人”,是“局外人”,并由此表现出少有的孤独和冷漠,潜含着真正的悲剧性。生之忧与死之惧是现代人的通病,也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不断触及的表现主题,荒诞的厌倦和恐惧构成现代主义文学悲剧意识的两大内容。“异化”是西方人最严峻的悲剧性境遇,对人类崇高品格的否定必然导致对悲剧崇高性的否定,因此出现了现代主义文学的反向悲剧。  相似文献   
25.
《家庭科技》2007,(10):44-44
男子自古以来就是与"刚毅"、"勇敢"这些词汇相联系的,其实,男性也有许多心理上的恐惧与担心。归纳起来,男性生活中的恐惧主要有五种:一、害怕失业。由于男性的收入在家庭经济来源中所占比重较大,再加上"挣钱养家"的传统观念影响,所以男性的最大恐惧是在职业和经济方面。  相似文献   
26.
在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推导一个主权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条件下全球经济失衡的模型,从出口导向、浮动恐惧、国际美元储备和美元环流角度对全球经济失衡进行分析。把全球的国家分为储备货币国和非储备货币国。由于存在“浮动恐惧”,非储备货币国对储备货币国往往采用事实上的固定汇率制。非储备货币国如果希望通过出口导向战略来促进经济增长,则需要以非储备货币国国内信用创造或国际储备不断增长为条件。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后多次金融危机,越来越多的国家不再采用国内信用创造增长的方式而采用积累国际储备的方式来促进经济增长,这导致了非储备货币国的国际储备越来越多。同时,根据储备货币国家和非储备货币国家的对应关系,储备货币国的经常账户会产生逆差。非储备货币国家的国际储备又通过资本和金融账户流回到储备货币国,储备货币国产生了大量的对外负债。这种情况的持续导致了全球经济失衡。  相似文献   
27.
《阅读与作文》2014,(1):42-43
前不久。挪威艺术家举办了一个题为“恐惧的气味”艺术作品展。艺术家的创作是将人在恐惧时所散发的体昧融入一种液体里,然后涂抹到画板上,以此制成了特殊的艺术品。有趣的是。参观者对这件作品的反应大相径庭。一些人掩鼻而逃。另一些人却不禁以亲吻的方式表达对作品的喜爱……  相似文献   
28.
案例背景 服务对象辰辰(化名),女,40岁,初中文化,离异,无子女,患有外伤性癫痫,现认定为二级外伤性残疾,需要长期服药。辰辰曾患中度抑郁症,现虽无明显抑郁症状,但情绪起伏比较大,易受外界影响。辰辰平时的主要活动是一个人逛书店及看建国时期领袖人物传记和光盘,很少出去与外人沟通。2006年9月,辰辰申请了城镇低保救助,每月领取520元低保金,另有残疾人补贴100元/月。  相似文献   
29.
提醒幸福     
毕淑敏 《社区》2012,(29):59-60
我们从小就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天气刚有一丝风吹草动,妈妈就说,别忘了多穿衣服。才相识了一个朋友,爸爸就说。小心他是个骗子。你取得了一点成功,还没容得乐出声来。所有关切着你的人一起说。别骄傲!你沉浸在欢快中的时候.自己不停地对自己说:“千万不可太高兴.苦难也许马上就要降临……”我们已经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看得见的恐惧和看不见的恐惧始终像乌鸦盘旋在头顶。  相似文献   
30.
在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一些中老年人,当看见同龄好友生病或病逝后,也觉得自己身上这痛那痛,怀疑是患了什么疾病,甚至怀疑患了癌症。虽经各种检查未发现异常,自己仍不能消除疑虑,由此产生恐惧、悲哀等消极情绪,给工作带来影响,给家庭生活带来阴影。其实,这些人不一定会有什么"病",而是产生了恐病情绪。中老年人为什么会产生恐病的情绪?第一、身体素质"自然滑坡"。部分中老年人,总是要求自己的身体状况像年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