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3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5篇
社会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戴望舒诗歌中女性意象繁多,并有着单纯、善良、温情、忧郁、缅想的精神气质。正是这些女性意象,传达了戴 望舒对生活、理想、爱情及生命的看法和价值观念,使他在诗的审美中得以超俗和超越。  相似文献   
32.
由于现代性的飞逝时间撕碎了中国文化叙述的总体性,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唯有文化的碎片保存在记忆的气息之中。在这种从1920年代到1930年代的转向中,断裂的时间意识在戴望舒的追忆诗学中逐渐内在化,为诗人提供了观照自我与他者之间身份张力的反镜像行为。通过记忆、女性与花朵的修辞转化,戴望舒在现代汉诗的自我形塑冲动中发掘出了一个划时代的自我精神分析学,即自我经他者而塑形。戴望舒这种独特的反镜像自恋诗学一方面标明了从郭沫若,经李金发到戴望舒之间,自我形塑嬗变的边界;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国新文化叙述中自我身份之进步的成熟展望,从而创造性地回应了自我意识对历史气息的召唤。(1)  相似文献   
33.
勃洛克和戴望舒是俄中两国象征诗派的代表,两位诗人虽然在诗学思想上都直接或间接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潮的启发,但是在各自的文学与文化语境及诗人本身的差异中走出了不同的"象征"之路。通过对两位诗人在诗学传统、诗学立场、诗学观念三方面的平行比较,析出其诗学理论的同源异质性。  相似文献   
34.
论戴望舒对晚唐五代诗词的现代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望舒是中国20世纪30年代一位杰出的现代派诗人,但他的诗歌却从博大的古代诗歌,特别是晚唐五代诗歌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在戴望舒诗歌中体现出对古典诗歌的传承。  相似文献   
35.
戴望舒诗中的吴越文化情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派文化是一种边缘文化 ;它是传统文化 (又以地域文化——吴越文化为重要的呈示形态 )和外来文化的奇特组合。戴望舒出生于杭州 ,后“移民”上海。之后 ,戴望舒虽也在欧洲留过学 ,在香港住过不短的日子 ,但上海仍是他生活和创作的主要地域。更重要的是 ,和同时代许多“上海作家”不同的是 ,他并没有把上海的“亭子间”当作栖息所 ,把眼光仍然投向他们过去熟悉的乡村生活 ,而是融入其中 ,成为真正文化意义上的“上海人”。这种海派文化气质潜移默化地渗透进他的诗情内容中 ,构成戴望舒诗歌一种独特的情调和风格特征。本文着重分析构成戴望舒诗歌的海派文化质素之一的吴越文化情愫 ,从一个比较独特的视界去领略戴望舒诗情中内含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36.
雨蔚 《民族论坛》2005,(7):26-26
曾几何时,蓝印花布成为了一种经典时尚,这里面有多少是怀旧的因素,有多少是现代时尚或美感,也许很难说清,但能穿上一件蓝白分明的印花布对襟连衣长裙,撑上一把油纸伞,在烟雨朦胧的雨巷中渲染出一份戴望舒《雨巷》中丁香般的愁怨,却是现今许多女孩子的梦想。那么,什么是蓝印花布  相似文献   
37.
青色是汉语中独有的色彩概念,具有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现代诗人戴望舒独钟青色,其笔下青色广泛流布,贯穿始终,化合成其诗歌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用色倾向打上了诗人个性和心理的鲜明印记,为我们提供了读解诗人及其作品的特殊通道.  相似文献   
38.
现代派诗人戴望舒在他的诗歌中营造了一系列梦的意境 ,在朦胧与显隐之间透露了复杂的思想情绪 ,这是戴望舒既逃避现实又反映现实的一种介于“隐藏自己与表现自己”之间的最佳表现形式。《雨巷》中的“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一般评论界认为“丁香姑娘”是作者理想幻灭的暗示。实际上 ,应当是戴望舒自我情绪在“梦”中的投影 ,是戴望舒潜意识中“自我”的形象象征  相似文献   
39.
一、朱湘曾任教河南大学考 前"水沫社"作家戴杜衡(1907-1964),于1930年11月30日致好友戴望舒一信函,其中提到他在某校国文系任教,系主任为他们的共同好友浦江清之友,王耘庄之同级"清华"研究生刘节(子植);另一教授则为缪钺(威夷).此外,英文系主任为熊正瑾(洛生),前北平女师大教授.  相似文献   
40.
本文对《现代》诗派及其代表诗人戴望舒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述和理论探讨,力图把这一诗派放到当时的具体环境中去展开论述,既指出了这一诗派对新诗表现艺术作出的贡献,也毫不掩饰其思想内容上的弱点;同时,还以变化发展的观点来考察这一诗派的演变,力求做到评价公允、稳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