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0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38篇
劳动科学   16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11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441篇
理论方法论   68篇
综合类   494篇
社会学   33篇
统计学   9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32.
以协同治理理论为视角,诠释了我国混合所有制企业股东间的协同关系,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国有股东与非国有股东的利益博弈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阐述与分析。结果显示:国有股东与非国有股东由于"地位"、目标等因素的差异,会阻碍协同关系的形成,影响协同效应的发挥;企业中的大股东有利益侵占的动机,随着协同收益增大,侵占动机表现得越明显,最终影响整个企业价值。因此,要加强内部监督机制建设,减少大股东侵占行为,建设完善的协同治理机制,充分发挥股东间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33.
孙宗伟 《中华魂》2014,(11):20-22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也就是说,发展由国有资本参股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目的是壮大国有经济,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然而十八届三中全  相似文献   
34.
改革备忘     
《领导决策信息》2014,(33):13-13
正四川省日前出炉的《整合川商集团与粮油集团组建四川商业投资集团的改革方案》明确,打造一个以批发和零售、进出口贸易、现代仓储物流、电子商务为主营业务的全省性商业投资集团。天津市日前出台的《街道综合执法暂行办法》,明确了街道(乡、镇)执法三大类权力事项:一是可以直接实施行政处罚权以及相关的强制措施;二是监督检查以及发现和制止违法行为的权力;  相似文献   
3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发展逐步得到重视和支持,目前事实上已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经济格局,但当前民营经济方针仍然与实际状况有若干距离,造成了一些矛盾和困惑.中国的民营经济具有清晰的人格化产权主体特点、社会化特点以及高度公共化特点,与传统意义上的私有制经济具有本质区别.民营经济是群众自主创业的必然产物,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议确立民营经济是竞争性领域主体的方针,以推进民营经济和公有制经济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6.
我们必须从经济关系的角度来考察和把握所有制的性质,不能把所有权等同于所有制.所有制自身没有存在形式,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都是所有制的实现形式.绝大多数所有制实现形式都是具有制度属性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是公有制借以实现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要科学认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以公有制为主体”实质上是“以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为主体”.  相似文献   
37.
改制是手段,发展是根本.为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助推企业转型创新的有效路径,在文献探究的基础上,以广东混合所有制改革典型试点企业为对象,通过半结构化深度访谈、数据编码与归类、多循环迭代比较,构建关键维度.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要通过优化企业技术创新决策机制、整合技术创新研发资源、激发技术创新主体能动性、加速技术扩散与再创新4条路径助推企业转型创新;为确保成效,需从让非公资本代表真正参与企业决策、保护多种形式产权、推动文化冲突走向文化融合,建立股权动态管理机制4大方面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38.
2012年3月例行、为期10天的全国“两会”产出数以万计议案提案,林林总总话题丛生:改革呼声再起、不再“保八”(经济增长率低于8%)、宏观调控延续和放缓、垄断行业既得利益格局久攻不下、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和行政体制怎么改、如何有效促进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等等,代表和委员乐此不彼,南北媒体遥相呼应。各类语境虽无创新,然大国风向标渐次释出。  相似文献   
39.
基于中国特殊的经济制度环境,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廓清了中国劳动力市场所有制分割的三大特征:工资差异、流动障碍及代际传承,揭示了其根源和形成机制。研究认为,劳动力市场的所有制分割根植于国有企业的所有权虚置。虚化的剩余索取权使国有企业经理人的剩余控制权不能得到有效的外部约束,形成迥异于私有企业的特殊工资方程与畸高人力资本回报。同时,内生于国有企业特殊产权属性的"编制"制度阻碍了劳动力优化机制对优胜劣汰这一市场根本准则的执行,使劳动力资源无法在部门之间自由配置。此外,职位稀缺和人力资本的"不可测"在所有权虚置条件下激励了经理人的寻租行为,父辈的就业性质成为决定子女能否获得国有企业"进入许可"的关键,导致了劳动力市场分割的代际传承。  相似文献   
40.
[提要]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调整,可以发现其内核实际上就是在个人与集体的天平“定盘星”上考量与抉择,以更好地适应和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以经济史的分析方法,基于土地所有制和所有权的理论视角,溯源新中国农村土地制度调整变迁的四个阶段,可以透析出三点改革启示:农地集体所有制要始终贯穿于整个改革过程;明晰农地赋权,保障农民土地合法权益;重视农地关系,发挥好政府规范和引导服务的主导作用。以史为鉴,有助于从新中国农村土地制度调整变迁中吸取有益的经验,规避弯路,正确处理好新一轮土地改革的个人与集体权益,校准个人与集体的天平“定盘星”,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