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8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4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77篇
社会学   50篇
统计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养生信箱     
交稿的最后阶段,编辑部进入一种白热化的紧张状态,在噼里啪啦的敲击声里,忽然听到对面的某同志一声愤怒的大喊又上当了!众小编繁忙中抬头去看,只见该同志正对着自己的手机屏幕苦着一张脸。片刻,该同志开始诉苦又受到一条手机短信的蛊惑,结果被骗去人民币五十大毛!被骗的原因实在简单,信息提示说,发出某信息,将会获得什么什么奖品……而他好奇,于是按照提示去做了,得到的结果是,损失话费。自然,某同志被骗之余,还被大家取笑一番“弱智”。  相似文献   
62.
陈清华 《现代交际》2003,(12):16-17
我在上网,但是没看新闻;我握着手机,但是没出声音;我在画图,但是没有画笔……因为我在发短信。短信成为一种新的语言文本,一种新的交流方式,一种新的娱乐手段,一场新的人际运动正在全世界风行。而这一切,只需一个大拇指就可以完成。  相似文献   
63.
64.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近年来,手机短信业务得到了迅猛增长。但是,手机短信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种种社会问题。文章试图就此进行粗浅的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5.
在当今信息时代,手机短信已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其中手机短信中比喻修辞格的使用频率极高。从格式上看,用于手机短信的比喻既有明喻式、暗喻式、借喻式三种基本格式,又有博喻式、较喻式、反喻式、引喻式等几种变化格式。多种格式的比喻灵活运用于手机短信中,呈现出全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66.
资讯     
就业创业成都市青羊区:念好“四字诀”做好创业担保贷款工作为助力稳增长政策落实,切实解决小微企业发展中的资金难题,成都市青羊区就业局在政策宣传、经办审批、受理发放等环节,以“广、清、快、强”的“四字诀”,提前完成今年创业担保贷款工作任务。“广宣传”精准推送惠企政策。通过微信公众号、电话、手机短信、政策宣讲会等多种渠道,开展集中送政策活动8场,推送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短信2000余条,走访银行12家。  相似文献   
67.
此文分析了调侃型手机短信的反常性修辞特征。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的流行样式,调侃型短信的目的是使发信者与收信者都在对现实的虚拟颠覆中获得情绪的释放和心理的快感。围绕这一目的,调侃型短信集中体现了反常性的修辞特征。主要表现在:修辞价值取向的反常追求;语境的反常建构;人际视角的反常转换;语体形式与语体风格的反常搭配;审美手段的反常使用。  相似文献   
68.
手机短信中的语言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机短信由于受字数限制,内容要短小精悍,故往往依托于诗、词、曲艺、歌谣等文学形式来完成创作,这为短信开辟了一条提炼语言、推敲词语、确保语言精炼之道,显示出短信所具有的文学魅力。文章主要从短信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锤炼两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69.
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为语言现象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角度。在此将从语言模因论的视角,以幽默类手机短信为语料,分别从词汇、语义、语法和语篇四个层面探究语言模因与其仿体在内容、形式、意义、语法结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方面的差异而触发的言语幽默的生成,认为语言模因论对言语幽默现象的产生具有较强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70.
关联理论认为人们的言语交流是同一交际过程中发话者明示行为与受话者推理行为的两个方面。作为一种言语交际,手机短信孕育于信息编发者与接收者之间的关联互动。就短信发送者而言:发送短信旨在给对方明示其所想要传达的信息意图;而对接收短信方来说:解读所接收的短信必须依靠自身的百科、逻辑和词汇等语境知识对所收到的新信息进行语用推理。以关联理论为研究框架,探讨手机短信交流过程中信息互动双方如何在明示—推理这一交际模式下成功地进行短信息交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