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42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白色菲勒斯统治对黑人女性身体的摧残是导致塞丝弑婴的根本原因,也是把众多奴隶母亲推向杀死孩子边缘的主导因素。奴隶制下黑人女性身体的被掠夺间接摧毁了黑人的男性气概,使他们在精神上处于被"阉割"状态。奴隶制废除后,身体上获得自由的前奴隶在精神上仍未摆脱白色菲勒斯统治留下的阴影。但黑人女性在这场战争中并没有束手就擒,而是通过不懈努力进行了权力反转,对白色菲勒斯的解构实现了最后的合围。  相似文献   
22.
托妮·莫里森是荣获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她的作品一贯关注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这一社会主题以及这一特殊群体在黑白两种对立文化冲突中的挣扎过程.<乐园>延续了黑人主题,通过讲述一个黑人团体由追寻净土重建家园的自由斗士变成墨守成规、闭关自守的顽固派的故事,批判了黑人种族在追求种族归属时的错误思想以及这种思想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相似文献   
23.
父亲是孩子的精神偶像与物质生活提供者,然而,在托妮·莫里森的小说中读者却很难找到父亲的形象,尤其是正面父亲的形象。缺失父爱的黑人孩子往往陷入人生恶性循环的"马太效应"。莫里森小说通过"父亲"缺失,深刻表现了作者对完整和健康家园的渴望,同时也从另一个视角控诉了黑人民族受到的戕害。  相似文献   
24.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作品中的许多人物都生活在父爱缺失的世界中,而缺席的父爱也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他们人生的坎坷与自我的残缺不全。解读这些人物形象的苦痛与彷徨,可以更加深入地体悟奴隶制对黑人家庭的迫害和黑人情感的践踏,感受饱经磨难的黑人群体对完整和谐的生活家园的渴望。  相似文献   
25.
"爱"在莫里森的小说中一以贯之。她的小说,强调黑人的自爱、互爱,更强调超越种族隔阂和文化疆域之爱。在莫里森的思想中,"爱"是解决种族、性别、文化冲突的途径,爱可以打破两性壁垒、种族隔阂和文化界域,达成两性融合、种族平等和文化和谐。莫里森的小说以"爱"为主题,带有种族文化背景,实际是对种族冲突历史的文学解读和爱意观照。  相似文献   
26.
托妮·莫里森和犹太裔作家索尔·贝娄是美国黑人文学和犹太文学的杰出代表,他们不但跻身美国文学的主流,还获得诺贝尔奖使美国文学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两人的创作都表现出强烈的族裔特性,同时又显示出超越种族的倾向。贝娄作品中族裔特性是隐性的,他将犹太民族的哲学思想、伦理意识、流浪史程、受难精神等消解为文学的潜在媒质,以隐喻的方式和艺术化的手法加以呈现;莫里森作品中的族裔特性是显性的,直接表现在主人公的文化身份或者特定民族历史上。贝娄超越的是包括文本特征在内的广义的犹太性,而莫里森超越的是黑人族裔文化建构和身份意识范畴内狭义的黑人性。  相似文献   
27.
在莫里森的小说创作中,美国黑人历史文化、非洲宗教和精神传统的影响无处不在.其中,关于名称的隐喻和飞翔的意象,传达出黑人奴隶在饱受白人奴役的残酷历史和现实中对自我身份认定和自由生活的渴望,从而表现出黑人文化的巨大艺术魅力,以及保护和弘扬黑人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28.
作为第一位获得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托尼·里森在<天堂>里展现了其一贯的关注妇女主题.  相似文献   
29.
托妮·莫里森在《最蓝的眼睛》、《秀拉》、《所罗门之歌》等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种族压迫下深陷精神生态困境的黑人形象,白人主流文化的侵染导致他们心灵的迷失。波莉对白人的热爱、佩科拉对蓝眼睛的渴望、杰萝丹和海伦娜对白人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盘接受以及第一代麦肯·戴德迷失的痛苦阐释了莫里森应对种族歧视下精神生态危机的主张,那就是要尊重和继承自己民族文化的传统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30.
女性运动与女性文学之间存在着一定意义上的共生关系。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女性主义运动以及同时发生的黑人解放运动,给成名于那个年代的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作品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其作品充斥着个性化的非裔美国女性的声音。从女性叙事中的想象女性、讲述女性和自我叙事三个方面,分析了莫里森的女性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