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5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12篇
人口学   31篇
丛书文集   53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257篇
社会学   30篇
统计学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王新涛 《城市》2011,(7):59-62
当前,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特大城市集聚功能的日渐强化,人口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虽然提出加快特大城市的有机疏散,但人口和产业过度集中在特大城市内部地域空间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变,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格局依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在快速交通技术成熟的情况下,通过陕速交通引导特大城市进行人口、产业和功能的有机疏散,可以有效地促进特大城市要素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实现承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92.
PPP生态系统和谐发展对社会经济系统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PPP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为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和生态弹性力三者的合力表征.其内涵包括时空、技术和社会经济三个方面;其演化具有客观性、整体性和动态稳定性等特征.PPP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必须考虑系统的生态承载力.  相似文献   
93.
在对“国家灾后重建规划”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总结的基础上,针对德阳市具体情况,以什邡和绵竹地震带乡镇为例,得出生态重建区的大致范围。同时认为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能够缓解环境承载压力。最后对生态区重点的旅游产业的定位、发展方式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4.
改进生态足迹模型在湖北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调整均衡因子以及引入水资源足迹和环境负荷等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进行了改进,并首次运用改进生态足迹模型对湖北省1997-2006年、中部六省和全国2006年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和基于多种指标的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模型相比,改进生态足迹模型能更真实、全面地反映区域生态足迹的供需状况和可持续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95.
省级区域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湖北省的区域内建立一个包含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综合系统相对承载力模型,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得到湖北省在1985~2008年期间其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最后,分别选定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作为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参照区,将湖北省与所选参照区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未来湖北省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6.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森林旅游环境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平衡是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传统的森林旅游基本上不考虑景观生态理论在景区规划和生态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时森林旅游的环境承载力透视分析,对森林旅游景观的规划、建设和旅游设施的建立,应从景观生态学立场分析影响森林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相关因素.森林旅游的可持续性,必须保障森林景观中各个生态群落及其质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因此,科学地运用景观生态理论对森林旅游景区进行规划与管理是森林旅游环境承载力可持续的保证.  相似文献   
97.
海域承载力本质及内在关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域承载力研究的目的在于协调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海域自然资源与环境系统之间的矛盾,缓解人类社会发展对海域资源与环境的压力.由于海域承载力概念的主观性、开放性、变化性以及综合性等特征,决定了海域承载力研究及管理应用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海域承载力与海洋环境、海洋资源及海洋生态恢复力间都有紧密的内在联系,海域承载力与临海经济、海洋产业及海岸带可持续发展之间有密切的交互作用,海域承载力作为一种海岸带综合管理工具对海洋产业及临海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
我国相对资源承载力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对资源承载力是将理想状态区域作为参考标准,将研究区与参照区进行对比,得到相对意义上的资源在某区域内可承载的适度人口数量。以全国为参照区,依此计算我国东、中、西部相对资源承载力,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富余较多,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资源承载力均处于超载;东部地区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严重超载,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均处于富余状态。通过对资源承载力现状及相对资源承载力计算比较的综合分析,反映出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9.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