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13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14篇
丛书文集   29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173篇
社会学   9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文章采用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实证分析收入对老年人抑郁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收入的增加,老年人的精神抑郁水平显著降低。多重门槛回归估计结果表明, 收入对老年人抑郁水平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收入的影响呈现非线性,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对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影响水平降低。进一步研究显示,城市老年人和男性老年人具有更高的收入门槛值,同时农村老年人和男性老年人表现出更加复杂的非线性变化。建议提高老年人保障水平,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开发老年人力资源,保障低龄老年人群体再就业;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提供非现金方式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352.
论“思”的实质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的“七情学说”始于《内经》时代,其中的“思”历来被解释为“思虑”、“思考”等思维活动的内容。通过多种方法论证、指出“思”的内涵是情绪活动,类同于“抑郁(Depression)”情绪,并认为对“思”的新解具有积极的和现实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53.
我国人口老龄化日渐加剧,失能老年人成为社会养老体系中应重点关注的群体之一,而由失能所引发的老年人抑郁研究尚未深入。文章采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基于工具性日常活动能力评估失能对老年人抑郁的影响并分析其异质性,考察人格特质与认知能力的中介效应、社会支持及社会参与的调节效应。通过稳健性检验发现,工具性日常活动能力对老年人抑郁具有显著负向效应,且东部与西部、性别、受教育水平及年龄等因素存在显著的异质性,3种人格特质与数学推理能力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因此,建议完善失能与认知评估及监测机制,建立针对特定人格特质与认知能力等重点人群的心理健康预警机制,推进基层精神卫生服务体系的构建,从制度层面发挥长期护理保险体系对失能老人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大力推进智慧养老,增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感。  相似文献   
354.
秋丽雅  李建新 《社会学研究》2023,(5):180-202+230
基于HAPC-CCREM模型,本文使用CFPS 2010—2020年数据,从动态视角和交叉视角分析了中国成年人抑郁的社会分化及其演变趋势。研究发现,成年人抑郁程度在教育、收入和性别上存在分化,且随着年龄增长和时期发展不断扩大,在出生队列上出现“奇异值”和复杂变动。成年人抑郁程度在教育和性别交叉结构上存在分化,教育对女性抑郁程度的改善更明显,但这种效应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弱;从时期来看,抑郁程度的性别差异在各教育组人群中保持稳定;从出生队列来看,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出生的人群中,各教育组人群抑郁程度的性别差异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355.
音乐社交媒体拓展了人们关于抑郁的话语表达空间,催生青年“网抑云”亚文化圈群并引发新一轮抑郁污名现象。分析网抑云圈群有助于了解青年对抑郁的公开表述与互动状况,为互联网情绪治理提供借鉴意义。基于网易云170个抑郁歌单和20374条歌单评论进行文本挖掘与情感分析,探讨网抑云圈群的话语表征及互动策略。研究发现,网抑云语言形式多样,除了“矫情的‘伤痛文学’”,还具有自我聚焦式抑郁展示、自我验证式抑郁建构及娱乐性抑郁异化等特点。圈友互动主要包含点赞与回复,呈现消极偏好与仪式互动等策略特点。尊重青年群体心理规律,正确引导互联网圈群,是规范网抑云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356.
孕产妇抑郁风险是世界范围的健康挑战,家庭支持是影响孕产妇抑郁风险的重要因素,但其在分娩前后孕产妇抑郁波动中的作用和贡献却鲜有研究。文章基于调查数据,结合回归、分解等方法,分析家庭支持因素在孕产妇分娩前后抑郁状况波动中的贡献程度。结果显示,家庭支持状况显著影响孕产妇抑郁风险,孕妇在分娩后,其抑郁风险会显著下降,家庭支持、医疗状况因素合计贡献了下降幅度约50%,家庭支持因素贡献度较大(约30%),超过了医疗因素贡献度(约20%),照护状况、医护水平、公婆关系三个变量作用显著。家庭支持是孕产妇抑郁风险的重要防治因素,家庭支持系统建设应是全生命周期妇女健康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57.
探究妊娠期压力对产前抑郁的影响及主观幸福感在二者间的中介作用。采用便利抽样法,以在南通市某三级乙等综合医院产科门诊产检的妊娠期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并通过妊娠期压力量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调查妊娠期女性心理状态。使用软件SPSS 27.0对数据进行描述分析及统计,并采用SPSS宏程序PROCESS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653 名妊娠期女性中,抑郁发生率为34.0%,中重度产前抑郁率为9.2%;妊娠期压力越大,产前抑郁风险越高(β=0.262,P<0.001),主观幸福感越低(β=-0.284,P<0.001);主观幸福感越高,产前抑郁风险越低(β=-0.246,P<0.001);主观幸福感在妊娠期压力与产前抑郁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比例为26.21%。妊娠期压力显著正向预测产前抑郁,主观幸福感在妊娠期压力和产前抑郁间发挥不完全中介作用;要注重减轻妊娠期女性压力,不断提升主观幸福感,缓解产前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358.
基于主体-伴侣相互依赖模型(APIM),探讨中国老年夫妻的婚姻满意度对抑郁症状影响的主体效应和伴侣效应,以及相关变量对主体效应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老年夫妻的婚姻满意度对自身的抑郁症状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婚姻满意度越低,自身患抑郁的风险越高,即主体效应存在;老年夫妻的婚姻满意度对配偶的抑郁症状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即伴侣效应存在;亲子关系满意度可以有效缓解夫妻自身因婚姻不满意导致的抑郁风险;社会交往活动在婚姻满意度和抑郁症状之间的调节效应存在性别差异;将亲子关系满意度、社会交往活动同时置于基础模型中,社会交往活动的调节效应发生明显变化。此外,在“婚姻满意度→抑郁症状”路径中各种效应呈现出差异化的人口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