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1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6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402篇
理论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699篇
社会学   109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抗战前夕,陈寅恪与傅斯年在内阁大库档案的整理、国史主研领域的确定、史语所历史组主任的请辞及对双方史学贡献的评价等问题上发生龃龉,两人关系有所失谐。抗战初期,陈寅恪曾受聘牛津大学汉学讲席,由于中英关系的波折,不仅赴英未果,而且滞留港大。虽然傅斯年对陈寅恪此举略有微词,但日军侵港后,他仍积极斡旋,使陈寅恪得以离港内渡。然而,陈寅恪到达桂林以后,由于身体及资金等因无法按期入川。对此,傅斯年颇表不满。抗战后期,陈寅恪病眼燕大,仍由傅斯年出面沟通上下,筹措资金,但结果难如所期,陈寅恪左眼全废的命运无法避免,两人关系再次投下阴影。抗战胜利后,陈寅恪由英返国,没有留在南京史语所,而是北上清华。由此,两人关系日渐疏离。结果,陈寅恪南下岭表初期,虽有赴台之想,却避开傅斯年而联络他途。此举象征着两人关系发生重大转折。虽然如此,陈寅恪对傅斯年猝死台岛还是颇有遗憾之感。  相似文献   
22.
杨樾小传     
《学术研究》2012,(3):1
杨樾,又名杨越,笔名方生、杨浩泉、于燕郊等,1918年4月15日出生于广东潮安。早年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在《反侵略》周刊发表短篇小说《太平洋之战》,抗战结束后,1945-1946年在汕头创办《建国日报》,任总编辑兼文艺副刊《国风》  相似文献   
23.
9·3阅兵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力量",唤起每一个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9月2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继承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际舞台上奏响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珍惜和平的时代强音,让抗战精神再放光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注入了不竭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4.
正一场大规模战争谁胜谁负,同双方的战略指导方针是否正确直接相关。抗战胜利了。打了八年仗,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取得了胜利,全国民众普遍期待着开始和平建设。蒋介石却急于发动全面内战。在八年抗战刚刚取得胜利的时候,蒋介石为何如此急切地要发动全面的反共内战?蒋介石从来是迷信武力的。他认为自己有力量在短期内依  相似文献   
25.
抗战时期,作为反法西斯重要盟国的中英两方理应在西藏问题上"和谐"处理,但令人寒心的是,具体藏务执行者英国驻锡金政务官古德反而趁中国抗日,步步紧逼西藏亲汉派和国民政府,损害中国对西藏的管控。古德久居要职十年,因用人机制和传统的差异,国民政府方面几无与古德争锋始终的对手。当然古德的胜出绝非侥幸,其藏务工作思维和方式讲究敏捷、全面、精致,深谙公关社交艺术,将"情感攻势"发挥到极致。古德为此成为中国抗战时期英国侵藏非常重要的急先锋之一。  相似文献   
26.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并攻入中国东北;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号召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反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人民和煤矿工人立即进入全面反攻阶段,并夺取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本文重点论述了石圪节、华丰、枣庄、峰峰、六河沟、焦作、大同、淄博、开滦、本溪煤矿工人和东北煤矿"特殊工人"夺取抗战胜利的史实。  相似文献   
27.
28.
史汶 《山西老年》2014,(8):19-19
1941年2月5日清晨,日寇海军大将大角岑生乘坐日本海军的大型运输机,率幕僚从广州机场起飞,由6架战机护航,前往海南岛就任南太平洋舰队司令官,为进攻香港和东南亚做准备。不料,大角的座机在伶仃洋上空突遇旋风,引擎失灵,被迫折返珠江口西岸,拟迫降三灶机场修理。之后又遇大雾,飞机迷航后闯入广东中山县第八区(大赤坎村)中国挺进第三纵队的阵地上空。挺进第三纵队的防空观察哨发现日军运输机后立即上报纵队司令袁带,袁带当即下达射击命令。  相似文献   
29.
抗战时期,新桂系主政安徽,建立了以皖西立煌为核心,以安徽国统区为主体的大别山敌后根据地。为动员民众抗战和巩固自身统治,新桂系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抗战宣传工作。随着政治军事环境的变化,宣传工作的组织机构和中心内容先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宣传工作的统制日益加强。新桂系在大别山敌后根据地的宣传工作,经历了由行政主导到融入党治的过程,折射出新桂系与国民党中央和中共之间关系的变化,反映出新桂系统治地位的巩固和党治的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30.
冯玉祥是中国近代史上集军阀和朴素的爱国者的双重身份、极力发展个人势力和救国救民的双重目标于一身的复杂历史人物.考察冯玉祥走向察哈尔组建民众抗日同盟军这段历史,可以看到,无论是他在察哈尔举旗抗日反蒋,还是最终被迫收束军事都是这一矛盾的产物.研究冯玉祥,应跳出非黑即白的巢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