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47篇
社会学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漫谈英汉拟声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重要的构词法及修辞手段 ,拟声词通过模仿事物或动作的声音渲染文字中的音响 ,给人以听觉上的刺激 ,美感上的享受。同时 ,拟声词所产生的“形象概念”也带上了明显的民族文化色彩 ,因而使语言变得更加生动、鲜明 ,富于感染力。本文试从分析英汉拟声词的异同、翻译方法及其蕴涵的不同文化信息入手 ,探讨其独特的语言功能和文化背景 ,以丰富语言的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32.
本文对汉英拟声词的修辞及句法功能进行归纳、对比,剖析汉英拟声词在修辞及句法功能上的明显差异.并探讨论述汉英拟声词在英汉互译中词类的转换、调整等诸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33.
刘双喜 《职业时空》2009,5(10):147-148
拟声词在现代语言和交际中经常被使用,在中英日三种语言中都存在大量的拟声词。文章通过对三种语言拟声词的比较应用,从中总结出模仿对象的共性和各自形态方面的异同点,阐述了拟声词在表达上的优点。  相似文献   
34.
对拟声词归类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了在拟声词归类问题上的两种观点(即把它看作是语言成分和不把它看成语言成分)及成因,然后对一般认为是拟声词的语音符号进行分析,认为有些是人们用语言对声音进行摹拟的,算是拟声词;另一些是人们用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对外界声音进行摹拟的,不能算是拟声词。文章接着按照意义是否固定把拟声词分为两类,最后根据拟声词的语法功能把它归为实词中独立的一类  相似文献   
35.
"呖"始见于《集韵》,是拟声词用字。文献中"呖"字可单用,但更常见者为"呖"字词语,主要包括嘹呖、呖呖、淅呖、啭呖、呖然等。论文对这些词语及其派生词形进行了例证分析。  相似文献   
36.
拟声造词是比较简单、原始的构词法,世界各族语言都有大量的拟声词。英语和汉语也不例外。在英语和汉语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拟声造词法曾不断丰富了词汇,并在继续发挥这种作用,尤其在英汉翻译中,拟声不仅是一种构词法,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  相似文献   
37.
邵文利 《学术界》2003,(4):105-111
在读硕士研究生郭某的《拟声词符号的象似性和任意性》约有近 5 0 %的篇幅源于耿二岭《与象声词有关的符号问题》和陈北郊《拟声词散论》 ,基本上是一篇抄袭拼凑之作。郭文对耿文与陈文的袭用主要表现为抄袭剽窃、仿造拼凑和阉割篡改。这种青年学子中的学术腐败苗头应引起学术界乃至全社会的警惕  相似文献   
38.
拟声词和联觉语音象征,能够引起人们在思维上的联想,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音义相切、声情相谐的艺术效果。由于它具有特殊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被广泛应用于命名艺术当中。在很多文学作品和广告中,命名因此具有拟声或联觉语音象征理据。  相似文献   
39.
汉语和哈萨克语都属拟声词相当发达的语言,两种语言之间有许多方面可供比较。本文运用对比语言学理论,从两种语言拟声词的来源对象、语言结构、句法功能和语义理据等四个方面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哈拟声词。  相似文献   
40.
近年来在粤方言区出现了"叮"、"嘟"、"嘀"等拟声词经过动词化与转喻在句子中充当谓语的现象。从语法结构层面来看,拟声词动词化为句子的谓语,构成句子的中心成分,具有语法意义;从语义表达层面来看,通过转喻,拟声词被赋予具体明确的词汇意义,从原来的简单拟声联想至声音背后指向的完成性动作,是一种语义转换现象。拟声词的动词化和转喻体现了"语言经济原则"和"语言效率原则",在表达效果上具有强烈的视觉动态性、整体义和强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