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40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山姆·谢泼德是美国 6 0年代先锋派戏剧的代表人物 ,目前已受到国外学术界中凯瑟琳·休斯 ,鲁比·科恩等学者的普遍关注。他的名作《被埋葬的孩子》也同时引起了一些国内学者的瞩目。本文则重点介绍他写于196 3年至 6 0年代末的早期作品。这些作品在情境的设置、结构、语言及舞台手段等方面都较好的体现了先锋派戏剧的创作特征 ,揭示了现代生活的突发和不可预料以及现代美国人表面轻松欢快而内在孤寂困惑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42.
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是一部形式与内容之间存在着高度统一性的作品。这种统一性具体表现在“混乱”文本结构形式和“四分五裂”现实世界以及“精神崩溃”的人物内心世界间的关系上。为了体现这种统一性,莱辛通过切割文本的手法突破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使作品的情节和意义丧失连贯性和确定性;同时,她还采用拼贴、蒙太奇、时间和时态混用法造成作品叙事的短路,时间、空间的跳跃和无序的转换。  相似文献   
43.
戏仿是后现代文学中最常见的艺术手法,也是理解和评价整个后现代主义的关键。后现代戏仿跟传统戏仿有很大不同,它不是单纯的"戏"或"仿",而是一种保持批判距离的重复;它不是现代主义戏仿那种单纯的文本自我指涉,而是在看似内向的形式下使文本再次面向世界;它也非詹姆逊所批评的对历史不负责任的拼贴游戏,而是在戏仿历史的同时,将历史观念本身问题化,进而形成更广泛的社会政治批判。  相似文献   
44.
作为"大话系列"的续拍作品,《大话西游·降魔篇》在故事建构的核心理念、人物形象创设和情节的颠覆效果上,既体现出系列作品的内在延续性,又在全球化背景下呈现出诸种文化元素杂糅与拼贴的趋势,造就了一幅光怪陆离大杂烩式的后现代文本奇观;同时,《降魔篇》也存在缺失和遗憾。本文在对影片全面剖析的基础上,尝试对"大话西游"文化现象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45.
作为英国小说的新代表,彼得.阿克罗伊德以他的重述文学历史而闻名。《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正是他的一部以重写英国文学史的形式出现的力作。后现代主义思潮中的一些最显著的艺术特征在这部小说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本文将从后现代文学批评的角度,就具后现代小说特点的一些新颖的写作手法如蒙太奇,拼接,虚构等做出分析,对阿克罗依德的这一作品中所具有的后现代主义写作特征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46.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社会反文化思潮的影响下,后现代主义小说应运而生,唐纳德.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佳作。《白雪公主》有别于以前的小说创作,以语言为创作主体,放弃了传统的线性叙事和情节发展,用非线性的叙述呈现一个开放式的文本,把一个美好动人的童话故事变成现实世界的黑色童话,从而表达了对传统文学模式的反思和对现实世界的透视的目的。  相似文献   
47.
现代主义文本在文体上把语言作为一种物质材料,进行任意的组合;在结构上与传统文学结构相背离; 在写作手法上多用拼贴与暗示的方法;文本语域也常常变换。  相似文献   
48.
李寿墓壁画的布局以水平分割壁面为主,其内容可以分为升仙系统和模仿现实系统。模仿现实系统位于下层,升仙系统位于上层。这些内容来自当时各个不同的文化区域。由于没有完全吸收和消化,因此形成了一种杂糅各种文化因素的“拼贴画”风格。  相似文献   
49.
《白雪公主》与后现代的解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这篇小说是一篇典型的后现代解构文本 ,他通过戏仿格林童话的方式 ,对其进行了解构与颠覆。整个小说是一篇拼贴与杂凑 ,并采用了像电影镜头拼接的手法 ,造成一种强烈的喜剧效果 ;小说的语言具有一种自我讨论和自我指涉 ,构成一种对小说虚构的消解 ,同时作品还把解构和颠覆的矛头指向了语言本身 ;而这一切和小说中对格林童话中人物的戏仿联系在一起 ,完成了它的三个层面的解构 :一是对格林童话的解构 ;二是对传统价值标准的解构 ;三是对语言自身的解构  相似文献   
50.
萨尔瓦多·达利的绘画艺术多与梦幻、奇异、非理性等术语发生联系.通过对感觉的"拼贴",在"拼贴"的感觉中,实现其绘画艺术作品中的现实与超现实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利画作中的日常生活元素在非理性内重新组合,作为一种视觉性的意象与超现实主义的客体,突破理性对真理的遮蔽,进入超现实主义所宣示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