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12篇
管理学   24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0篇
人口学   20篇
丛书文集   32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67篇
社会学   29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91.
材料成型原理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具有理论复杂、概念抽象和逻辑性强的特点。在新工科背景下,该文分析了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出发点,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授课方式、构建多元化实验教学体系、完善考核机制,使课程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292.
挤扩支盘桩作为建设部门新技术推广项目,具有承载力高,造价低,工期短等优点,但目前相关施工规范不齐全,质量控制难度大,使其应用受到限制。通过本工程的实践,初步找到了其主要质量控制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93.
在性别失衡与人口老龄化的双重影响下,我国男性婚姻挤压不断加剧。文章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运用单区域离散型未婚人口发展方程,充分考虑积极生育政策对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的不同影响,设置不同的方案预测2021-2100年全国未婚人口年龄性别结构数据,利用未婚男性过剩规模、潜在初婚比、男性终身未婚规模和比例测度我国未婚男性婚姻挤压及其后果的变动趋势,得到如下结论:第一,2020-2100年婚龄未婚男性婚姻挤压先加剧后减缓,婚龄未婚男性过剩规模将在2040年左右达到峰值4 913万人。潜在初婚比将在2052年左右达到峰值183.9。第二,1970-2050年出生队列男性终身未婚规模和比例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动趋势,2020年左右出生队列达到峰值,“10后”男性将面临最为严重的男性婚姻挤压。第三,积极生育政策有利于从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两个方面缓解未来男性婚姻挤压。出生性别比越快恢复到正常水平则未来男性婚姻挤压程度越低;总和生育率越高则未来男性婚姻挤压程度越低。第四,我国男性婚姻挤压以往被高估。根据最新的第七次全国普查数据,采用逆存活法测算发现将近一半的“失踪”女性被找回。  相似文献   
294.
生成型人工智能在通过程序生成具有创造性的新内容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同时蕴含诸多的刑事风险。生成型人工智能的刑事风险包括不当获取数据信息的刑事风险、生成违法犯罪信息的刑事风险、使用者不当利用生成内容的刑事风险。规制生成型人工智能的刑事风险时,刑法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始终保持内在的谦抑,坚守不阻碍科技发展的底线。为此,应采用分级治理策略:通过生成型人工智能研发企业刑事合规计划,探索生成型人工智能所涉违法犯罪的预防性治理模式;加强科技监管手段在行政监管手段中的运用比重,通过有效的行政规制手段降低生成型人工智能刑事风险现实化的可能性;当刑事合规计划与行政监管手段失灵时,才可考虑采用轻重程度适当的刑法规制手段。实施分级治理策略,有利于督促生成型人工智能研发企业从源头上降低风险,并充分发挥行政监管与行政前置法“过滤”犯罪的作用,实现遏制技术风险和促进科技发展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295.
老实人光棍是当前农村一种新型的光棍,这类光棍群体的出现是农村婚配实践变迁的产物。婚配实践包括婚配权力和婚配能力两个重要变量。在乡村社会转型过程中,婚配实践的主体发生变迁和分化。其中,婚配权力的主体逐渐从父代向子代转移,子代个体的婚配意志凸显,父代成为退居于后台的支持者;婚配能力的主体日益从家庭整体转向子代自身,子代的个体性禀赋在婚姻达成中愈益凸显,因而婚配实践呈现出个体本位的特征。当年轻人主导婚配权力之后,其个体性的情感偏好和交往能力直接影响了婚配对象的选择。那些太老实、不善于与女孩子交往的男性很容易成为婚姻市场竞争中的失败者,极可能面临打光棍的命运。可见,当前的婚姻市场竞争不再是局限于以父代为核心的家庭经济竞争,而是扩展为子代的个体性竞争,后者放大了个体性因素的婚姻市场分化效应,“老实人”群体沦为光棍的风险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96.
孙伟铭深度醉酒后非法驾车特大交通事故,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之前、之后、媒体报道和二审中,都存在孙伟铭及亲属、受害人及亲属、媒体和公共安全感等多种因素的博弈.这些博弈过程和结果,表现为孙伟铭及亲属在死刑判决后,受到保命的强力挤压,在短时间里赔偿了受害人100万元.但是,这种刑事死刑判决挤压民事赔偿的过程中,媒体没有很好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对于民事赔偿过程中,给孙伟铭被披"好人"、"善人"和"动人"外衣,孙林身上有太多的"善意"、"伟大"或者受人尊重的东西,并不能证明孙伟铭及亲属的被动赔偿,构成孙伟铭刑事案件的"悔罪积极".媒体过度美化孙伟铭及亲属的被动民事赔偿行为,为多方力量博弈中一个重要的不恰当筹码,是极为不适宜的.  相似文献   
297.
技术进步对劳动力的大量替代构成对劳动力的挤压,这导致在与资本的博弈及财富分配中,劳动力的博弈能力下降。这一博弈关系的变化预示着人类未来生存状态的某些变化:生存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内卷越来越严重,尤其体现在就业、财富分配和教育方面,从而导致多数人的包括获得感、自我认可与社会认可在内的生活快感严重降低,甚至连终生学习也无法改变这种局面。竞争与内卷相互加剧到一定程度即过度竞争,将突破越来越多人放弃某些合理人生目标的临界点,使他们选择降低目标并减少努力的代内“自杀”和减少甚至放弃生育的代际“自杀”的人生策略与行为,从而形成“自杀性社会”。目前看来,尚无破解“自杀性社会”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98.
由于社会转型及快速发展,青年个体需要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完成多重身份的确立和认同,同时又承担着重要的行为义务与责任,这对情绪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当代青年人既希望向社会展现劳动中坚的骨干形象,又想表达不同于传统的个人休息和发展权利的诉求,这两方面常常存在冲突。青年基于资源竞争下的压力消化,往往选择向“加班文化”妥协。针对延时劳动具有优势的行为策略表现为灵活有度的情感适应,采取面向未来的积极指向和成就动机的自主意识,形成身份认同及社会适应的归属价值,积累和增加劳动的议价能力,进而塑造劳动的主体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