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49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7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61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财政部去年12月下发25号文,明确规定新股发行费用如路演费、广告费等需计入当期损益,并从2010年1月1日执行。此项新规对于许多一年仅几千万利润的小上市公司来说,影响甚大。同时,此项规定也是我国会计处理方法与国际会计准则持续趋同的一个体现。  相似文献   
42.
《周易》一书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哲学思想,因为它既阐述自然和社会规律,又是礼的根本。文章从社会学的视角对《周易》的社会哲学思想进行了概括: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它指出人应取法天地,顺应规律;在社会发展方面,指出要注意区分社会发展阶段,该变革的时候就要变革;在社会财富方面主张恰当损益,损上益下,使社会协调发展;在婚姻家庭层面,主张"男主外、女主内"的伦理模式。  相似文献   
43.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会计盈余指标的有用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非经常性损益是我国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了有效遏制这一现象,中国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从1999年报起增加披露"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指标。对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表明,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指标含有每股收益指标之外的增量信息。这说明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指标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44.
我国一些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利润很低,甚至亏损,净利润却很高,这些公司实际上并不具有成长性和发展潜力,因此考察公司业绩时要将非经常性损益分离进行考察,会有助于分析出公司是否进行了盈余管理,了解公司资产质量和长期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45.
“债务重组中,无论债务人还是债权人,均不确认债务重组收益”———这是会计准则对企业进行债务重组会计处理所明确的首要原则,但是并没有规定具体的处理方法。一般来说,企业收益的处理方法有三种: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资本公积”,涉及以前年度事项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那么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对债务重组中出现的收益该如何处理呢?笔者认为把债务重组收益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是比较合理有效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6.
在会计核算中 ,由于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的出现以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发生可能会对前期相关会计损益产生影响。因此 ,本文对“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的使用范围、本年度发生的调整以前年度事项的会计处理及“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在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由于会计政策变更引起的损益调整也应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核算的看法  相似文献   
47.
48.
正一﹑公允价值概述1.公允价值涵义。公允价值(公允市价或公允价格),是指在熟悉情况的买卖双方以公平交易的条件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或负债可以被买卖的成交价格。2.公允价值应用。2.1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中的应用。2006年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中首度涉及了金融工具的有关规定,并大量使用了公允价值。企业一般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股票、债券、基金,以及不作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的初始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方式给予确认初始金  相似文献   
49.
分析了现行利润表的不足,提出利润表要素应重新分类为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和利润,并从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需要的角度改革利润表结构,以提高利润表的信息含量。  相似文献   
50.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们的平均预期寿命也在提高,并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影响,因此对人口预期寿命的经济收益与成本分析成为日益重视的课题。借鉴Roson的特征价格模型构建经济模型,为国内外学者对人口预期寿命的经济价值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实证分析并检验得出的结论为:人口预期寿命的增长会提升消费与投资,增加社会总收入;而与此同时,人口预期寿命增长也将增加养老基金支出与医疗基金支出,增加社会总成本,形成社会压力。因此,政府应在大力发展老龄化产业的同时,采取相应措施以应对人口预期寿命变动所带来的经济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